陳柏碩 /2022.06
敲檀香棒是一入門開始,老師最先傳授的。師爺書裡說:「它屬於心法,無形無相。」老師說:「它是一種素養,隨著對太極拳認知,漸而累積提升。」
個人習慣,每天晚上若不是身體不適或非常疲勞都會完成它。開始時,就像每天要做的功課一樣,每天晚上就敲啊敲個108下,但除了木棒接觸皮膚,實在是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師爺書上說「湧泉有感」也沒發生。過程中也有找老師討論過力道、姿勢的問題,做了修正後,依然是覺得什麼都沒有。期間感謝楊哥師兄一直鼓勵我:「持續敲下去一定會有感覺,等到有感的時候,再跟老師提出來討論。不急,慢慢來。」但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過去,我有時還是不禁懷疑,是不是有人材質不行到根本敲不出什麼來。想起無形無相、素養之類的說法,覺得形容得真貼切,讓我有陷入迷霧的玄妙感。
直到約莫第三年的時候,開始有微微毛毛的感覺穿過身體,心想:「終於來了,就是這個了吧。」因為不是每天每次都有,所以確認了一陣子,我去問了老師。老師說:「嗯~這本來就會有的,這個不算,後面還有,還很豐富。」那時我心頭一震:「什麼!老師講得那麼普通的東西,我卻花了三年,後面的東西大概也要再來個三年。」
卻沒想到快至第四年的時候,開始有了點不同以往的新感覺,身體裡面產生了晃動、震動感,什麼地方卻很難說出,有時是一個整體感,有時是身體較角落的某處,嘗試改變敲擊力道,雖有所不同,但基調仍存在。而一樣也不是每天每次都有,所以再確認了一陣子,我又去問老師。老師說:「嗯~是啊,有時會像身體哪個地方掉落下去,有時會突然一下瞬間全身掉落感,然後你就會覺得這下敲得不錯。」這次聽完後,覺得雖然那些現象是我仍未體會到的,但反而有點理解之前老師說:「後面還有,還很豐富」的意思。學習應該保持一直探索,不以現狀為滿,等待新東西出現的驚喜。明仁師叔說過:「這是幾分的問題,不是沒有,一定都有。」應該也是我這過程的寫照吧。
老師上課說過:「鬆不是一灘爛泥,是一種飽滿。躺著也不是塌軟在床上。」我反省有時若是很疲累敲檀香棒的時候,就像是拿棒子砸肉一般,沒什麼震感,而且會愈敲愈趕的只想把功課做完。那種狀態我想就是一灘爛泥。後來在敲之前,會躺著休息一下,調整得比較舒適後敲,或是先以活動筋膜為目的動一動再敲。有幾次活動得較為舒暢,而後再敲也比較有震感,兩者好似相輔相成,表達出當下身體的舒暢與否。老師在某次晚課提到:「每天一直敲著檀香棒就能炁遍周身嗎?不容易,它是一種素養,要其他的東西也跟著提升。」那幾次較舒暢的經驗,也讓我較為理解老師說的意思。
學習過程中,那種突然搭上老師、師叔傳達的意思,對我來說實在是開心寶貴的體驗。雖然一定也常會是自以為的搭錯線。
某天看到《黃帝內經‧素問‧痿論》提到:「肝主身之筋膜」,又五行中肝屬木,讓我聯想到老師這些年說的筋膜運動。檀香棒補木氣,是否為益肝及身體筋膜。筋膜暢通,材質就也跟著更進一步。除了有益筋膜,有沒有什麼其他功效?想到穴道按摩。
我上網查穴道相關資料,沒看到有關還魂穴的介紹。但我看了看,實在覺得跟鳩尾穴一樣。鳩尾,斑鳩的尾,形容胸骨劍突,穴當其下。功效有消除疲勞、安神、寧心等。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為生之關要、真元之所存。對泌尿生殖系統有幫助,其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先不論本門修練目的,光是穴道保健的功效,就有緩解情緒、穩固中、下焦的消化、泌尿系統的效果。就算通常敲的過程沒什麼驚喜,這些也是支持我一直敲下去的理由之一。
敲檀香棒似很枯燥,但過程中所引發的體會、想法及印證,對我來說都是非常珍貴。就如老師說的將其視為素養的養成,過程中多些嘗試與討論,從中也許可以激盪出新的想法體驗。這樣縱使一時無所感,也可以欣然繼續向前。相信隨著時間,可以遇到更多太極路上的標記。

刊登於 2022 年《原幾》雜誌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