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吳師爺

陳韻如 2021.5

吳師爺離開我們五年了,常常感念他老人家昔日的教誨,師恩浩蕩!每週六到神龍山莊,花木奕奕,彩蝶翩飛,梅花、桂花撲鼻香,景物依舊,睹景思人!記得民國 99 年參加神龍一日遊,到了神龍山莊迎面而來一位身手矯健的長者,親切和藹笑咪咪的,我買了《太極拳道幾》請吳師爺簽名。民國 100 年12 月 31 日我拜師入門,之後在咖啡坊吳師爺有好幾次都叫我練功不要急,要多讀書,晚課也不要做筆記,以免聽不到全貌。民國 101 年 12 月 2 日我寫的「不遇明師總是閑」短文,吳師爺請枝香師叔在雲房唸給大家聽,給我的評語是有閱歷,而對我寫的「現在追求的是摘下天上那一顆閃亮的星星,未竟的太極夢境,那裡身心鬆柔輕靈,且有武林絕學的一碰即跌。得此,人生自我實現夫復何求!」則中肯的說,一碰即跌的夢是很容易碎的。民國 103 年 10 月萊茵河及多瑙河河輪之旅,在河輪上告訴我「妳有夠執著,要好好努力。」民國 102 年沙巴主辦的儲訓營,清晨在海邊的草坪晨練,吳師爺當眾說:「韻如,妳練得不錯,出來調大家。」讓我受寵若驚。平時週日山莊晨練,也常走到我旁邊,指導胯不要浮,要向內向下落;美人手中經要對好,五指要舒展。有次教授四正推手,吳師爺點名我上前搭手,因我入門不久,跟吳師爺說我不會,他說沒關係,過程中叫我手游起來,而到現在手游起來,仍然是我關注的課題。民國 103 年吳師爺週六很早就上課,課後在曼青堂用早餐時,特地拿我寫的心得註記眉批:「意念一點點都太多了,要似有似無,有一點點味道就好了,有則執著,無則落空。」

每次有事向吳師爺請假時,他總體貼善解的說:「沒關係,慢慢來!練拳不是一時的。」民國 104 年夏天去英國參加世界神龍日,隨身帶的《太極拳內(炁)功心法》在飛機上未攜回,回山莊再添購一本,並請吳師爺題字,他於內頁寫著:「韻如同學惠存:希將書名拆開徹底研究,了解真懂,然後依理如法,拳藝進步則成為必然。國忠於山莊隨筆 040905」,引發我對內功鑽研的熱忱,遂於民國 109 年 5 月 23 日週六咖啡坊晚課時,在汪群超老師的鼓勵下,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報告了內功第二關〔註 1〕,講述「神凝形釋,展眉心,笑盈盈,丹田坤腹要似蛇的冬眠,外看沒有起伏,而內略略蠕動而已……。」

接著汪老師鼓勵大家挑戰「心齋」,我又響應汪老師的提議,於 6 月 13 日報告心齋。隨後承汪老師之命整理文稿「扣心齋與導陰接陽」,於 7 月 3 日上傳臉書。雖然我在老師、師叔等高手面前講內功很緊張,準備也有壓力,但很有收穫,所以我願意再接受挑戰,一方面增加自已多讀書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增強我對內功的認識與素養。在汪老師的安排下,我於 109 年 7 月 18 日報告降魔降心,8 月 15 日報告內功第一關,9 月 19 日報告內功第三關,10 月 17 日報告內功第四關,11 月 21 日報告內功第五關,12 月 19 日報告內功第六關,110 年 1 月 16 日報告內功第九關。除了內功第七、第八關男女有別,女生屬坤功範疇外,內功報告已告一段落。對各關(口訣)的體會及操作清楚很多,也對各關(口訣)與道家內功、中醫經絡理論及養生的關聯性略有涉獵。且為了上台報告,反覆閱讀《太極拳內(炁)功心法》書上內容、理解及思考,然後記在腦海裡,深刻體會吳師爺囑咐的「拆開徹底研究、了解真懂」含意。

吳師爺說過:「功夫不是一天的,滴水穿石,需要不斷累積。」「單單拳架或左家功法均不能代表太極拳的全貌,有拳架沒有內功,拳架是死的,有內功沒有拳架,內功是空的,學好太極拳要經歷化生千億歸抱一的過程。」內功的練習進展是緩慢的,若耐心、認知不足或抱持不當的期待,是很難持續練下去。吳師爺曾說「誠心則靈,信則有,不信則無,沒有信之誠、行之篤是練不到的。」「九訣(關)各有通路,內外雙修,玄功成,自可成大通大順之身。」吳師爺更強調「內功法要在虛極靜篤〔註 2〕下進行,才能領略奧妙深遠的一面。太極拳是繡花的細功夫,練內功法切忌急躁之心,要靜靜慢慢的體會。如法最重要,有感無感、有炁無炁都不重要,時日一久,自然會得到它的益處。」以我個人經驗,經過多年每日的練習及最近九個月逐個口訣的研究與晚課報告,已漸能體會身體各部位細胞鬆開的感覺,鬆開後才能有勢也才能順勢,對發勁漸得心應手,成功機會增加了。所謂有斯體方有斯用,內功讓我們身體練就趨近太極體。最近因為明仁師叔的提點,內功除了一關一關練外,我也會幾關結合一起練,因內功各訣(關)遍及周身,發勁剎那要全身鬆淨鬆透歸抱一,九關同到。   

民國 104 年參加英國神龍日後,跟隨吳師爺順道遊歷波羅的海三小國,有一天我問吳師爺是不是要讓自已越鬆越好呢?吳師爺說:「讓自已鬆了就好,不要一直想鬆這件事(意念重),想鬆就不鬆了。」當時實在不懂,現在漸知一二,一直想身體鬆了沒,天人合一、神氣勢……就忽略了。虛實相生,陰陽相濟,要多觀照虛面。以前吳師爺也常諄諄告誡大家:「想時不練,練時不想,盤拳架時不要想。」《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提到:「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汪老師在精心設計的課程中強調,全身筋膜要鬆開、延展而飽滿,炁要能吞吐鼓盪,勢不要留在自已身上,要出得去。最近幾週劍的課程「步隨身換」的練習,讓我體會到勁與勢的關聯。除了鬆以外,也要神到、氣到、形到、勢到,勁就水到渠成了。

    寫到這裡,突然腦海裡浮現文天祥正氣歌末四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它抒發了我對吳師爺無限欽仰、懷念與追思之情。   

〔註 1〕在氣功鍛鍊中,目在「七竅」中特別重要。《陰符經》云:「機在目」。《太平經》云:「七正之一者,目也」。
〔註 2〕「心中無物為虛,念頭不起為靜,致虛而至於極,守靜而至於篤,陰陽自然交媾,陰陽一交,而陽精產矣。」見《性命圭旨全書天人合發採藥歸壺》。

刊登於 2021 年《原幾》雜誌第五期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