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有、有之始」談太極

吳國忠老師

從太極的觀念上,是無極動生太極,如果打破砂鍋問到底,既是無,何來動?那麼衍生的問題就有:「無」是什麼?「有」是什麼?「動」是什麼?怎麼動?動從何處來…

「無、有、有之始」問題牽連中西哲學的根本。西方哲學追到窮途末路,就將這推給神,萬物的造物主。中國人的觀念,無就是無,有就是有,不用去說它,說也說不清楚,何苦去說它。道家是論「無為,無不為。」易經乾掛是「萬物資始」,坤掛是「萬物資生」,自然是說天地造萬物。若再追尋下去,天地是怎麼來的?亦是回到「無、有、有之始」上面。中西哲學思想怎麼鑽?到今天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人類生存在宇宙之地球上,宇宙是什麼?中國人的解釋是: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是宙。在西方哲學,宇是空間,宙是時間。時間也好,空間也好,有也罷,無也罷,都是人類心底的問題,動物植物永遠不會問它,因為人為萬物之靈。靈又是什麼呢?依我個人看,是靈魂、精神、思想、智慧、意志…等等。就因為人類多了個靈,所以人類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雙手改造自己的生活。人類有了這兩項東西,加上靈中之欲,人類就無寧日,有競爭。因為有不斷地競爭,才有不斷的進步,才會有今天我們人類生活方式與思想。

科學進步到今天,人類早已登陸月球,連火星的相貌也透過人造衛星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問到宇宙「有」和「無」的層次,卻誰也無法做明確的答案。有人說:宇宙本無,是神創造。天文學家說:宇宙原來是個大黑洞,另一派說是個大白洞。中國的神話傳說,是盤古用鑿子開出來的。最近人造衛星從太空測到外銀河系有個大黑洞,遠比原來的大五十萬倍,真的嗎?物理學較現實的論調,為一般人較易接受,是說宇宙在幾十億萬年前,經過一次天體大爆炸而成,是對了,但再問一下,天體是什麼?是什麼東西爆炸?是原子、氫子、質子…這些又怎麼來的?為何會爆炸?為何剛好只是地球才有人類?最低限度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證實一個真的外太空人出現留在地球上。

自然中西雙方各說各的,印度人、希臘人、巴比倫人、印地安人都各有一套說法。中國人除神話外,數千年來較落實的是說,天地(宇宙)是積氣而成,這氣是什麼?是空氣?但離開地面百里外的高空上,就沒有空氣了,這氣指什麼?孟子說浩然之氣,道家講真氣,醫家講元氣,不論怎麼說,到了最後,總在始生剎那,都是「無、有、有之始」那裡。到底那裡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太極的理論比較聰明,一語蓋之,「無極動生太極」。太極即動之始,萬事萬物,大如宇宙,小如細胞、核子、原子…大無限,小無窮,一語蓋之,萬事了當。若以科學分析探討,太極二字可能最不科學,太含糊籠統了。若以科學的領域去認定,太極說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若問為什麼?目前最科學的物理領域也有永遠測不準的定律。既然是永遠測不準,世界上,天地間,就沒有真正的「是」,真正的「非」,太極的學問就是築在這麼一個大難題上。所以今天我們這一群,又偏偏選上與太極最密切最有關係的太極拳來研究、學習。若打個趣說,根本就是一團迷糊,是無底洞,是天體宇宙的大黑洞。

中國易經之妙,是借太極做符號:陰(— )陽(▬)來求衍變。以衍變來推理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本源。雖然這些易經推理是帶著猜猜,可是在云云籠統的大黑洞中,卻不失一條明路,所以今天不論中外都在研究它、闡揚它。研究易經者,不論是「數」為出發點,或以「象」,以「理」,以天文…為出發點,其結果最敬佩的是易經之變化。所以中西哲學都譽易經為變的哲學,研究太極拳者若在沒有更好辦法中,以易經作根,自然在理是不會偏離太遠。

無、有、無。正、反、合。是、非、是。非、是、非。古今中外都是聖人們的難題。中國人,孔子了不起,找到中道,說不偏不倚謂之中。先師五絕老人鄭曼青先生更進一步說:定無常定,不失中定,方為中定。太極拳研究,學習中定,這中道的大學問,劃為太極拳中心,當然是講得通。老子講無為,無不為,以無為無不為推理出無中生有、以柔克剛、以小勝大、以反為道動…。太極拳譽為武林絕學,所謂絕學,是旁人沒有的,旁人有便是常學。自然是要結合老子思想為大用不可。佛法談「真空妙有」,禪宗說「直性見佛」,太極拳以捨己從人為根本應用練習之法,理所當然非這些莫屬。「捨」之一字,在佛門是最正宗的。此外,兵者詭道,兵法求以寡擊眾,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太極拳聽勁便是宗法這裡。聽之以心,聽之以氣,非傳統中國醫家莫屬。談精、氣、神的絕妙變化,最徹底的又是中國醫學。太極拳經此簡單分析,諸子百家,都不能離開這些只能說又不能真正說的大道、哲理。

研究太極拳者,若不先有一個輪廓概念,到真正學習深一層研究時,恐怕很難上手。假如一個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太極,那凡是拳都可以稱之為太極拳。學什麼?練什麼?有何關係呢?等於一個教虎拳名師,一生沒看見過一隻老虎,即只能說這位老師有名,而不是他的虎拳有名。太極拳的奧妙是太極之理,能圓融萬事萬物,諸子百家思想,落實用動作應用,而不是太極拳的動作外形。我們研究太極拳,只要合於太極之理,哪門哪派都一樣高明高深。若相反的,不合太極之理,就是張三丰祖師的弟子也等於不懂太極拳。

三年前,我和同學好友成立太極學會,十年前創國際神龍太極學會,二十年前,我即創辦了神龍太極武道館。近十年來,我去國日多,留台時少,為著理想,揹著道統,我遊美、澳、新、馬、印、日…諸國,其目的只有一個,只希望以自己對太極拳粗淺見解,去結合各國對太極拳哲理喜歡、肯研究的菁英,共同努力,求早日突破這些籠統、含糊、說不清楚的「無、有、有之始–太極」,到底是什麼?在這裡,我借此機會說一聲,若只求健身而論,太極拳基本動作「熊經」一式就夠了,若想自己自己身體靈活些,老化慢些,練練拳架三十七式也就夠了。就是想推得一兩百磅,偶而作作防身,練練內功,推推手,走走大扌履,玩玩太極劍,不說贏人,自保是足足有餘。若想打破砂鍋問到底,做真正太極拳道統的繼承者,我就建議大家要耐得起寂寞,忍得起旁人譏笑、毀辱,隨我一起吃些苦頭。否則,我只能說「愛莫能助」,因為我是過來人。

1992年6月21日於澳洲雪梨

從「無、有、有之始」談太極” 有 1 則迴響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