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神龍十年謝師恩

陳韻如 / 2022.06

前言

最近我常拍神龍太極山莊的朝霞與日出,總是美不勝收,越來越愛上山莊這塊寶地!曼青堂前庭園去年經過整理,也越發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年前大掃除時,珍玉師叔更拍到新春五色鳥來賀喜,山莊四季梅花、桂花、茶花、櫻花⋯⋯等,或傲骨仙枝,或清香撲鼻,或嬌媚典雅,千姿百態,靜芳師叔到山莊每每用手機拍下山莊美景,不吝分享,以慰藉不克來山莊的神龍弟子們。以前小學時的作文開頭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描寫時光飛逝,我自民國 100 年 12 月 31 日入門以來,已經歷十個年頭,週六住山莊十年,是練拳與修行的十年,是我人生重要且富挑戰的一段時光,做世俗以外游於藝的追求。在此謹誌浩蕩師恩,也對民國 110 年在山莊的學習作一番回顧。

敬愛的吳國忠師爺

民國 105 年 3 月神龍日,吳師爺抱著生病身軀來指導,他在禮堂門口告訴我,你們都困住了。妳們女生至少要有五個人練到。那時吳師爺大概知道自已病重,與我目光交會時充滿不捨。從民國 101 年至 104 年追隨師爺遊歷了廬山、三清山、龍虎山、多瑙河及萊茵河河輪之旅、英國及波羅的海三小國、沙巴及馬來西亞等地,記得在英國世界神龍日後愛丁堡等地遊歷,由於導遊(大陸籍)不稱職,讓我們這群老弱婦孺在市區走來走去,天氣又冷,讓大家感到吃不消,師爺像英明大家長護著我們喝斥導遊,讓導遊做改變不再我行我素,且最後導遊怕拿不到小費而放軟,以家裡負擔重央求著。愛丁堡軍樂之夜,節目精彩,但非常寒冷,師爺把買來的紅色蘇格蘭呢帽和披風都穿上,與師奶合照,留下伉儷情深珍貴記憶!

如沐春風的汪群超老師

汪老師教學有同理心,當我們怨嘆還練不會,他常說要練到某個程度需一段時間。他不會傷人自尊,不會讓從學者感覺自已是笨蛋。

現在山莊每週課程,均由汪老師依精心設計的主題鋪陳。記得兩年前汪老師講授「二炁迴旋」時,一再強調要以中指引領炁往上,指正我抬肩扛肘的錯誤。纏劍、陰陽反覆折疊式亦須以中指引領劃圈或吞吐,橐籥功亦先以劍訣引領劃出,假假的,好像動手一樣。又如最近講解太極運動十三式第一式「一領地天動三焦」,亦由中指引領,體內筋膜同動,若抬肩扛肘,體內筋膜就動不了。中指帶全身同動,中指是意是炁,炁動體隨。能炁動體隨,周身輕靈不遲滯,內外鬆淨鬆透。太極的運動模式是全身均勻的吞吐,吐時由中指領出以炁塑形成美人手,吞時炁由手指領回,也唯有掌握了炁動體隨,以炁運身的吞吐運動模式,美人手才能維持;就像練就虛靈頂勁,行拳時就不會低頭了。經過汪老師兩年來透過不同課程設計讓我們反覆練習,以及我身體材質的改變,漸能體會其中味道,美人手為行氣之鑰,居引領的地位。

週日晨練時,汪老師強調每個功法練到 21 分就能用,讓我信心大增,也練習了不移位的發勁。在咖啡坊早餐的時光,聆聽汪老師拳理的解析與補注,我提出了「拳架似乎比發勁更難」的疑問。汪老師強調,目前發勁是靜態的練習,若動態實戰發勁將難上許多,除身體要具備吞吐自如,隨屈就伸,化打合一的能力外,「機」的掌握也是關鍵所在。吳師爺生前常勉勵我們:「有一手就有百手,有百手就有千手」,所以不畏路遙,只怕覺遲。現在山莊在汪老師領導下,每週課程均巧妙安排,深入淺出,每輪課程用不同的說法、用法讓我們了解。記得汪老師講解「斜飛式」的移位,並示範其勁法運用,在課後早餐時,我跟汪老師說:「您晨練講的移位太重要了,對發勁太好用了。」然而汪老師說:「移位我已講幾十次幾百次了。」以前我較無感,應該是火候未到所致吧!此外,汪老師有鑑於大家無法跟上師爺的腳步,甚至誤解師爺教學重點之意涵,係身體的材質不到位所致,所以課程中加強了全身筋膜均勻延展吞吐系列,讓大夥身體材質飽滿而有彈性,由後天練回先天。鄭太師爺謂「發勁炁到而已」,發勁除用炁、借還外,汪老師也建議我偶而要回到用好的力,利用好的身體結構發勁,藉以檢視並修正自已身體結構。而隨著身體的鬆及太極八法的到位,發現胯多鬆落些,身體上下貫串得更緊密;挑戰臨界點,且上半身含胸拔背牌位維持好,勿隨移位換形而後仰,則天地掛勾就有感了。另外謀略的運用和化打合一要多著墨,才能將太極的陰陽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謙謙君子的吳萬壽老師

師爺強調要得到太極拳的好處,必須由用入手,能發勁才能得到太極拳的精髓,而練好發勁須體用相兼(註1),發勁霎那是體用的總體展現。萬壽老師過去兩年來每週三晚上,不遠百里之遙,從新竹搭高鐵到台中指導神龍入門弟子(包含沒空去山莊團練者)。萬壽老師闡述「太極狀態是自然而然的一種體會,一種存在,念頭一動就有陰陽、虛實⋯⋯,所以靈臺要很清明,才能蘊住太極練太極拳。」「要靜觀自己身心,有沒有五心相通,炁遍周身,動靜合宜。」「這一門功夫由藝近道,人人都能練好,是問己的歷程。從心與炁相守到天人合一,自然而然,毋忘毋助,拳架依理如法的練習,必有所得。」「從移位換形,到意炁君來骨肉臣,到平整均勻是一輩子的練習過程,要養成習慣,習慣就成自然而沒有負擔。」「能夠不斷的反省觀照自己的舉手投足,不停的改正自己的缺失,這就是妳師爺說的:太極拳是改錯的功夫。」(註2)在現階段隨時維持在鬆、靜、虛及飽滿的太極狀態,是我重中之重的功課。他也強調水就下,所以近道,無為才能無不為;水至柔,卻無堅不催,極柔軟才能極堅剛;發勁時神要領起,湧泉放鬆勢向前。老師淡泊無私,對宏揚道統不遺餘力,常自費機票到汕頭等地指導弟子,不負師爺的託付。

溫文儒雅的張祖寬老師

在民國 103年造橋谷巴世界神龍日晚宴,我們三代同學表演拳架與天鵝湖芭蕾舞,其中男同學葉明篤及吳昱洲扮演大隻的黑白天鵝尤為突出,而當天主持人既溫文儒雅又詼諧幽默風趣,信手拈來,妙語如珠,令人驚豔,他就是張祖寬老師。平日他在山莊很親切客氣,指導我們耐心十足,用很多生活化的比喻讓我們了解。他要我們基本功夯實,吃了兩碗飯才可能再吃第三碗。檀香棒、內功及行炁的吞吐等均要下功夫。好的搭手在發勁上至關重要,搭手要有陰有陽,且陰陽同出。在推手中定要守好,雙螺旋吞吐相合,形炁勢同到。師爺曾提到祖寬老師很鬆、本錢很雄厚。談到鬆,老師要我把周身及肢體液體化甚至氣體化,含虛容誘敵元素,像雲像風,輕柔鬆整,一到全到,而不給出令人排拒的固體(僵硬軀體),讓對手沒戒心,才能順勢拔根發勁。

結語

感謝師爺有遠見的在風水寶地蓋了山莊,讓每個在都市叢林生活的神龍弟子,有個傳承及學習太極拳的寶地。山莊也是我的避風港,平時埋首工作與家庭,雖然每天晨練太極拳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但每週六到美麗的苗栗神龍太極山莊,享受蝶飛、蟲鳴、鳥叫的大自然,徜徉在和風、陽光、明月、山林的懷抱,讓我充分的充電與休息,仍是我最期盼的。尤其是群超老師、萬壽老師及祖寬老師不負師爺的託付,諄諄善誘傾囊相授;周陳和、馬玲玲、徐正福、黃亦文、江福修、林明仁等師叔的提點及各地的師兄姊們相互切磋。彼此生命相交會的那一刻,豐富了我的人生,也精彩了我的習拳生涯。師爺生前對弟子要求說破(如何練到)時,常答道:「說了功夫還是我的,不會變成你們的,說破了你們就得不到,以後會怨我的。」教與學的分際的確很難拿捏,我在與外場學員互動中也略有體悟,了解當年師爺及現在老師們的苦心。在山莊學習有「教科書」及「參考書」,「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引述萬壽老師告誡的話),「兜攏(融會貫通)的功夫要靠自己,否則再練十年也是一樣。」言猶在耳!惟平常心是道,只能不忘初心,多學多練多悟,期待水到渠成!

晨嵐朝陽山色,一切似有似無(作者攝於神龍太極山莊)

〔註解〕

1.鄭太師爺〈體用歌〉:「太極拳,十三勢,妙在二氣分陰陽⋯⋯體用相兼豈有他,浩然氣能行乎手⋯⋯」

2.以上係摘錄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8 月吳萬壽老師的指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