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與艮的弦外之音

林明仁 /2022.06

【引言】

       每每在讀師爺之書時,總是好奇其中一段:「老氏讀《易》得間,師其意曰,專氣致柔,即氣沈丹田與心相守之法。」〔註 1〕這《易經》給了老氏如此重大啟示,實在值得研究,無奈要讀懂此書可非易事,幸賴環中於兩年前發起研讀易經之讀書會,始能一窺這以美利利天下,卻不言所利之理。其中咸與艮之爻辭是唯二以人身取象之卦。很多人認為此代表古人之醫學觀。老師亦曾以咸卦為文探討其太極拳感應之理〔註 2〕。竊以為三清觀之別塵洞、觀心洞、悟「雲靈」洞、降龍伏虎洞是以此理而發明之修真心法。本文嘗試探討咸與艮之關係,然《易》本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故難免掛一漏萬而言不可信。為文之旨在激起漣漪,望同好能有賢者可更深入光大《易》之堂奧。玆節錄咸與艮之經文,以供即時參考:

咸卦

咸,亨,利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艮卦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本文】

一、咸與艮之互動感應

       歷代賢人對此兩卦著墨甚多,但主要在闡明卦象,如咸卦為拇而腓而股而(心)而脢而輔頰舌之無心感應大則;而艮卦為趾而腓而限夤而身而輔之行動止靜通則。但是對卦與卦之間的卦象似乎無人討論。吾師常云,看事物要除了上下左右前後,還要從裡外來觀才更完善。是以想從卦與卦的第四維來探討這咸與艮之意義。

       首先,除了兩卦皆以人身為象外,還有什麼連結兩卦之可能?竊以為從咸九四所言「朋從爾思」與艮九三所言「厲薰心」而來。咸之朋艮能從咸思在於艮不厲薰心,而咸能使朋從之則在不「憧憧往來」。孔子詮解如咸大象所言,君子在以虛方能受人,而鄭師爺註解此虛乃指虛無私心,故能受人之善;老子之解法在「致虛極,守靜篤」,而老師在《道家傳統太極拳揭祕》(以下稱《揭祕》)解為「進德修業,潔淨心靈,心若秋水。⋯⋯只要心湖之水不揚波,靜如止水(非死水),古人稱之謂『心如秋水』。我平時上課常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靈臺清明』,就是時時警惕自己,努力修真的結果,不是想想就可以『靈臺清明』了。」〔註3〕更是對咸九四這無心之思的極佳註解,也是左家三清觀別塵洞之重要意義。能修得此無心之真思方能「朋從爾思」,在太極拳而言有心之思則無法「完整一氣」、「身便散亂」而處處出現如咸與艮經文所警示之種種缺失。

       再來看咸與艮下卦皆為艮(山),這下卦艮代表下身不管動靜皆是穩如泰山之勢,所以拳經云「步隨身動」,在求「不失中定」之時,方用滑步以取得新的中定。這穩如泰山之勢可從「止」字求之,這也是上述解艮不「厲薰心」之法。如此拳經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方為可行。

         最後來看咸與艮上卦兑(澤)與艮(山)剛好是錯卦(動與靜)之關係。而串起這動靜之關鍵為何?一如前述所謂無心之感。二乃如艮之彖辭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所以不是靜止(死寂)狀態。此外《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這無心之感與止於至善,不正如老師《揭祕》所言別塵洞在修「脫胎換骨,洗心革面」的重要心法嗎?另外,這咸艮二卦的弦外之音隱約就是老師書上所言「動則筋柔謂之陰,靜則炁剛謂之陽」〔註4〕與「動則筋柔屬陰,靜則炁定屬陽」〔註5〕。老師把「剛」改成「定」似乎是對修真給了個「止而定而剛」的心法吧?

二、弦外之音又一章

        《易經》之錯綜複雜實難詳述,且待大家去發掘,茲再舉一二弦外之音印證。

        《說卦傳》對艮有言:「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上述咸艮之下卦正說明如無艮之成終成始,則咸與艮卦何以能互動感應?老師對別塵洞提及守靜篤的道家心法,大畜卦(上艮下乾)彖傳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此篤實亦是儒家對艮的詮釋之一。這艮,道家、儒家、別塵洞、老師的《揭祕》不是都在同一頻率了?

        而解卦(上震下坎)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似乎暗示孚能至咸艮二朋乃能解其拇之蹇。斯孚因何而至之?此孚字遍佈整個《易經》,亦為值得研究課題,簡而言之,「孚有信義,有化義,有容義,又有合義,有感義,所謂精義入神之用,以孚字盡之矣。」〔註6〕

三、結論

        從《易經》第四維可略微看出拳經之理的來源,這「止(艮)與咸」正是學拳之根基,套老師的話要「心如秋水(止),靈臺清明(咸)」。這也是為何三清觀為一切修真之本的第一洞是別塵洞。

        老師說萬事萬物都是老師,最近發現很熱門的〈鬼滅之刃〉動漫,其練功房的橫匾竟然是「水止鏡明」,豈不有異曲同工之妙!

〔註解〕

1.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專氣致柔第三〉p.7

2.吳國忠,《腳印下的太極拳心歷》〈摘咸卦之理談太極拳之應用〉p.284

3.吳國忠,《道家傳統太極拳揭祕》p.49

4.吳國忠,《太極拳道幾》p.59

5.吳國忠,《道家傳統太極拳揭祕》p.227

6.杭辛齋,《學易筆談新篇》p.511

【編按】本文原為去年(原幾五)文稿,因故,在徵得作者同意後,延至本期刊出。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