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滾雪球探討功夫進步之法──以掂手為例

謝進富 2021/05

前言

先師吳國忠早年教學時常說:「太極拳的進步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越滾越扎實」。我們知道,許多同門入門不久後就不見了,也有一些學了很久的資深同門,突然離開,而此現象不只是偶然發生。如果他們都是學成而離開,我當然要恭喜他們。但我更相信,他們很多都是空手離開寶山,沒覓得寶貴功夫。太極拳是武術,也是行氣、煉氣、用氣的功夫。孟子說:「氣以直養而無害」,直養就是持續不斷修養,半途而廢換得的必定是前功盡棄。因此,先師的「滾雪球」式的功夫學練,尤其值得探究。

滾雪球與功夫學習進步的關聯

實務上,滾雪球首先要捏出一個夠大的基本雪球,讓它在雪坡上能滾得動;其次要有足夠寬長的坡道及足夠的冷溫、足夠豐厚的雪花;其三是坡道上不能有斷崖、突出的巨石或其他障礙。第一項基本雪球是能使雪球成長茁壯的起始核心雪球,是創造成長的核心,及促進成長的基礎。如沒能形成基本雪球,則無法匯聚鬆散的雪花而滾聚壯大。第二項是途中所能獲取的資源及其環境,沒有適當的雪坡環境及其豐厚的雪花資源,滾雪球是不成立的,雪坡越長,代表雪球所能聚積雪花的時間越久,雪花越多也代表途中可利用的資源越多。在這些條件下,所可能形成的雪球也越大。第三項則是中途遇到的障礙,巨石擋道,雪球無法前進而停頓,甚至撞毀;遇到斷崖,雪球摔落,便粉碎無存。

進了神龍太極之門學太極技藝,就像到了雪山之巔,想把雪山之雪滾出一大雪球。學完太極拳的正確初步拳架及功法後,除繼續練習外,即可參照滾雪球的概念,首先要挑選自己覺得重要且較擅長的功法或拳架項目,更加深入勤練,練出心得,創造正確基礎,成為自己的太極拳功夫的基本雪球。有了這基本雪球,就可以開始滾雪球了。古人說:一門深入,老師說:舉一反三,都是從此開始。

在此後過程中,任何拳式、功法、心法,都可嘗試吸納做為太極雪球的資源,但以基本雪球周邊容易融會的優先吸納,融會困難的則暫緩融合,留待最後,此即吳老師所說的:「容易的、會的先練」。能夠融會的,逐項要反覆勤練、體會,如同雪球的反覆輾壓,如此,太極雪球必然逐漸成長壯大。

逐漸的,除了要吸收本門的功夫,而且要廣納萬事萬物之理,因為,太極之理本來就是先賢仰觀天象、俯察萬事萬物之理所歸納,因此廣納萬事萬物之理是將太極拳之理回歸本源並生活化。太極之理廣大精深且龐雜難解,必須尋求先賢的智慧與經驗,亦即要深研相關經書,以更加擴大及夯實太極拳的見識與技藝,成就太極拳大雪球。

任何學問的學習與精進,最忌諱一曝十寒,或一日打魚、三日曬網。人無恆不可習巫醫,無恆心就如同滾雪球道途的碰到巨石與斷崖,功夫永難建立。

以掂手為例,進行如滾雪球式的持修

前文提及,任何太極拳的拳式或某一功法,都可做為滾雪球式持修的基礎本體,舉掂手為例,只是隨機取例。

掂手功法最初出現在本門「鬼摸、鬼摸似小五手」,及「起、落、鑽、翻」的功法裡。先師吳國忠將掂手功法寫於《太極拳內功心法》的「鬼摸、鬼摸似小五手」功法篇章裡,讀者可自行參閱。

根據先師書中對掂手的描述及平日教導,我們探討掂手的滾雪球式學練,先將掂手簡化歸納並逐項探討如下。

(一)預備式站定式及三調

掂手係從預備式站定式(馬步)及三調開始,猶如滾雪球前,先要備好一扎實的小雪球。站定式時,重心虛實未分,全身放鬆,呼吸調勻,雜念排除。在此虛極靜篤,幾乎天人合一的狀態,感應最靈。形未動炁已先動,如此掌握後,炁動能形隨,方可藉掂手應對敵方任何來襲,因彼微動,己已先掌握形動的先機!

(二)輕移重心於右腳,左腳成虛,盪出半步

移重心(移位)是太極拳兩大基本動作之一,和換形(轉換身形或方向)合組成所有太極拳動作的基礎。移重心很容易被誤認為很簡單,只要會走路就會移重心。實際上,合乎太極拳需求的移重心,卻是非常專業與講究。鄭曼青師爺說:「兩腳虛實交替(移重心)樞紐在尾閭」。而先師解釋所謂樞紐,是水井打水繩子上的滑輪。

太極拳的移位被要求是平移,但平移常被練成是平面滑動,而平面滑動極易產生慣性衝力,對腳停、身停、手停的整體一致,極為不利,在實際應用上,易被牽引而失卻重心。前述兩腳重心交替樞紐在尾閭,及先師所說的拱橋原理和海湧的上下湧動,都是克服此慣性衝力的要法。

虛實分清後,虛腳產生極大的作用,是進退及橫步等動步的先導,也是攻擊的利器。另外,太極拳常被稱為螺旋的運動,先師更進一步稱:本門為雙螺旋的運動,移位換形處處有雙螺旋。何謂雙螺旋?譬如直升機螺旋槳,除一個主螺旋外,還有一個作用力相反的副螺旋與之平衡,否則直升機無法操控前進。移位有了雙螺旋,方可在移重心的過程中,穩定的操控(甚至不操自控)平整均勻及腳停、身停、手停而完整一氣。移位對掂手來說,是滾雪球壯大過程所必須的重要資源。

(三)左腳湧泉帶同身體微向左旋,移重心於左腳湧泉,右手亦同時旋盪至左胯前,掌心微朝上,右腳跟放鬆,隨即盪出約半步

移重心要求如前述,惟本動是移重心過程中帶點旋轉(換形),這微微的旋轉必須極輕,因為在移重心的過程中身體是浮動的,在浮動中,必要保持輕盈。在前文曾提過,換形也是雙螺旋的運動。換形的雙螺旋,可分上下兩方向來譬喻其性質:向下的像水之柔,向下、向湧泉地底漩,好似漩渦;向上的像風之無形,向上、向頂宮天上旋,好似龍捲風。亦即在旋轉中清氣往上升,濁氣往下沉。

太極係無中生有,有復歸於無,無論移位或換形,本門所有的動,都是先無形而帶出有形。先師解釋「盪」曰:動之餘為盪。因此,右腳盪出半步,是在身體向左旋並移位向左腳湧泉的動態將停的餘勢中,出腳為盪。盪也是在已分清虛實的狀態下,因此,虛腳可輕靈盪出,亦可輕靈抽回,方為正確。

(四)身體微帶右旋朝右腳尖方向平移,右手不動手順隨身體盪出掤手,手腕約比肩略低

身體微帶右旋平移右腳,和前動一樣,都是同時移位換形,只是向左與向右移的不同,方法要領都一樣。惟手的掤出和上動的盪左不同:在上動,手的盪是手順隨身體的轉軸,由右環盪至左胯旁;在本動,手的掤出,是由下至上,由左胯旁盪向前方,是接手,是看似直接迎向敵方。在兵法上, 所謂「以正出,以奇勝」,似直接迎向敵方,是「正出」。但實際上不是以右手直接去抗拒敵方,而是在求與敵輕微接觸的霎那立即變化,以變化取勝,是為「以奇勝」。因此,手的盪出須是至柔,像彩帶一般,即使接觸的是鋼錘或利刃,都要求接觸後的無損,與接聽靈敏,以及重心變化的圓轉流利,以做為後續變化的萬全準備。先師轉述師爺的話說:「動則筋柔屬陰,靜則氣定屬陽」。此動,從啟動到移到右腳湧泉的動態中,都屬於動,都必須筋柔,極鬆柔下想像如彩帶,到右腳湧泉的霎那(幾十分之一秒),要極靜,要氣定,才能無縫接軌的持續接觸後的種種變化,此即拳論所謂「因敵變化示神奇」。

(五)當身體重心到達右腳湧泉霎那,如蜻蜓點水般,右胯立即微右迴旋向後,腳跟離地,腳尖向下捲起回抽,右手鬆肩圓肘,由中指尖通過陰維、夾脊、督脈,回抽至丹田。但右手掌指尖不退反前,掌心迴旋朝下。左手亦微向前盪出,掌心朝上,與右手掌成相應之勢

本動是掂手的靈魂,是重中之重。整部《易經》探討的幾乎都是變的哲學,而本動正是在上動的基礎上,應變的基本模式。雖然說,「水無常形,兵無常法」,實戰中,應變沒有一定的方式,但本動的確是非常好的模式。右腳尖蜻蜓點水捲起回抽,是要把地氣抽帶回來,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借地力幫助穩定自己的根基,其二是吸取坤地的能量。拳論有謂「運勁如抽絲」,抽絲是由身體向地底逆抽回來,亦如同內斂或蓄吸。身體宜極輕、極鬆以及極空靈,才具有吸引力。蜻蜓點水是代表重心不能踩死在右腳湧泉,才能達到輕靈之態勢。

右胯迴旋向後,右手反而要由中指向前旋出,這即是先師所告訴我們的「反走胯」。右胯迴旋向後和右手反而向前旋出是同步的,因此,整個動作雖一氣呵成,但其間細節頗為複雜。在向後移位的過程中,內氣有一股是向內抽回,又同時有一股是向外發出(反走),這看似兩股不同方向的氣,但就內氣的循環來說,就是太極同一的圓滿之氣。在習練中,先假設對象是空氣,向外發出的那股氣要同時蘊住斂回,和原先內斂的氣會同循環,久練後於應用發勁時,即可將那股氣從接觸點吐出,穿透敵中軸向遠方發出,惟須注意的是氣,這個流體的流動,是帶有蠕動迴旋,肢體被氣帶動後,也一定要帶有蠕動迴旋。迴旋有許多好處:以變點分化對方來力及變點邊化邊借,鑚打對方;反走胯要保身體虛實分清與中正安舒;反走胯時,接觸之手,接點可隨旋動變點,但不可脫離接觸,否則便斷勁;定勢時要有意猶未盡之感;左手隨身體微向前盪,掌心朝上和右手掌心相呼應,實戰時,左手可靈活盪上,接觸對手右手肘關節,綁控對方。熟練後,須加上滑步,以增進動作的靈活性,太極劍法中燕子抄水第二式,即是劍法中的滑步掂手。

(六) 其他

掂手其他的連結元素尚有許多,譬如還可搭配一些內功心法,限於篇幅,且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舉例越多反而造成讀者的困惑,因此就此打住。滾雪球連結元素不可偏離主題,天馬行空,否則,滾出的雪球雜質太多,不再是真正的掂手。

圖為左家功法「掂手」分解動作(見《太極拳內功心法》)

結語

先師曾說:「會一式即會千百式」。這並非說,會一式拳架或會一種功法就什麼都會,而是懂了一式的修行與習練方法道理之後,則可舉一反三。此即佛門禪宗六祖慧能所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師生間的授受,屬於師度;滾雪球式修練,大多屬於自度性質。能自度則太極拳功成可及。冀望本篇能給同門同道一點太極拳功成的助力。

刊登於 2021 年〈原幾〉雜誌第五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