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師國忠先生事略(1932~2016)

行誼事略封面圖

俗諺曰:有其師必有其徒。道藝之門,徒弟找心中師父難,師父找理想徒弟亦難。五絕老人曼髯公人稱「民國以來第一奇士」,宗師國忠先生可謂髯公最後傳人,一生亦充滿傳奇。

宗師生於民國二十一年(西元1932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浙江溫州平陽縣人。生辰正逢縣城南門醮樓殿醮樓王爺生日,由父親作啟公主祭。吳家乃地方仕紳,作啟公綽號興夫老師,為平陽武術名師,經營安樂飯店,教拳之餘,義任南門水龍頭(即消防隊長),常濟獄囚;祖父振善公,秀才出身,能文能武,備受崇隆。未料申時祭典才開始,土匪突來劫城,此時宗師出生,未幾,土匪竟不戰而退,鄉里無不稱奇。

宗師出身武術世家,自小耳濡目染,身手不凡;七歲以「金寶」名入縣學,遍覽諸史與俠義小說,自稱是武痴,亦是書痴。肖(水)猴,生性刁頑,綽號齊天大聖孫悟空,每因犯校規而屢受庭訓:「狗尾巴不要砍掉跟鹿跑」,父親的叮嚀成為宗師一生知己守份之本。九歲正式隨父習南少林功夫兼傳統傷科,常至亂葬崗取曝露荒野的無名骷髏,辨識骨骼結構,無形中練就非凡膽識。宗師畢生不畏鬼,蓋心中無鬼,則世上無鬼。十三歲時,父親因救火受重傷,大病不起,自此家道中落,只得利用課餘至碼頭拉車、叫賣點心小物,以貼補家用,其中辛酸,真真不足為外人道。

父喪後,為家道計,以十六虛歲賣丁葬父,離鄉從軍,加入陸軍一O二旅第十團。十七歲,二度賣身,編入五十二軍,易名「國忠」,接受正規軍事教育,開始半生戎馬。五十二軍影響其日後行事風格極深遠,嘗言:長城部隊精神,尊重自然,重視效率,不拘形式,合乎天性。儼然由一名從戲臺上打到戲臺下、從教室內玩到野地裡的頑劣少年,蛻變為謹嚴傑出的革命軍人。

民國三十八年(1949)端午,隨部隊乘中興運煤船抵基隆港。其後,輾轉駐紮各地並及外島,因表現優異往往奉命接受各式訓練,如肉搏防身術、擒拿等,包含情報專業訓練,其中審訊術有言「全是對的,就是全不對」,成為日後習太極拳格言。民國四十三年(1954)駐防小金門,發生九三砲戰,遂因任務編組受特種突擊訓練。翌年,以二十三歲菁英之姿任陸軍第九師成功蛙人隊隊長,即將隊名取為「特種神龍突擊隊」,在廈門「金厝安偵查」任務中突擊摸哨,來回泅水三萬多公尺,九死一生;未及旬月,又捕獲共軍水鬼,一時戰地士氣備受激勵,於是由「萬年中士」連升三級,並受總統召見褒揚,榮膺「克難英雄」、〈革命軍〉創刊封面人物。受命以來,多歷艱險,均光榮交付任務,突擊大陸四十七次,活捉共軍水鬼三次,博得「水鬼王」之名,成就九年輝煌奇絕卻亡命無已的英雄歲月。二十八歲,與翁阿香女士結婚。不久,請調桃園虎頭山特戰第一總隊,因誤診幾與死神擦身而過;旋因肝病入院療養,半年後申請退役,結束十七年軍職生涯。

軍中人事傾軋,在風雨飄搖的年代,宗師懸念報國,不免意冷心灰。退役後,經公務員特考而任職省政府交通處公路局,進入行政體系。因緣際會,經由陳敏介紹,拜入青幫通字輩何俊峰先生門下,屬悟字輩;又加入洪門泰華山,被封為外八堂紅旗大老五。宗師年少即因父係曾入青幫與洪門,此際重新攀上「兩湖人物」(兩湖指青幫江湖、洪門海湖),武藝出眾,往往扮演道上魯仲連。數年後,方知曼髯公亦是兩湖中人,師徒之間,誠有天命在。公務生涯固不似軍旅艱辛,宗師工作表現優異,職務三級跳,但因秉性爽颯決絕,遇事必辨是非,每每抗顏陳義,不見容於公門,遂申請提前退休,十一年公職告終。

任職公路局時,在基隆公園結識太極拳名家廖禎祥、宋福亭、熊養和諸先生;又於臺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與國代李本蕃小試身手,李先生三兩下敗北,興奮相邀至立法院與諸方家車輪大戰,僅憑家學稟賦及多年精進,一時技驚四座,隨即獲邀加入太極拳學術委員會,正式與太極拳結緣,並於每週日上午至立院第四會議室展開「坦克大會戰」,人皆戲稱宗師為「六十四頓坦克車」、「西班牙鬥牛士」、「魔手」。當時,僅視太極拳為體操運動,是君子推手、豆腐拳,焉知畢生功業在此!民國六十年(1971)適逢曼髯公返臺,立院廊道間初見其飄然爽颯、神采非凡,慈祥而莊嚴,完全折服;自詡為不敗英雄,卻為曼髯公輕鬆拈於牆面,始悟太極拳之博大精深,即叩頭行武林拜師大禮。拜師後,幾乎日日親炙師門,上午七時服侍起居,待晚間七時用膳(清粥)後才返家;習左掤時,髯公每端坐於臺階木製棋盤,撰寫《論語釋旨》。甚且侍候髯公至上海澡堂,視之如師如父,一償孺子之情。友人周宗樺先生嘆謂:(宗師)被正式叩頭拜師禮教所害,不願像他放開心胸,向天下各家學習。宗師之心,良有以也!

入門未久,熊養和先生力邀演示,評曰:「尊師太極拳像書法柳公權的字,你的太極拳是顏真卿的字。」數年後,方省悟太極拳要求綿綿不斷、行雲流水,自此拳藝躍進一大步。一年半後,得髯公親授《老子易知解》,意會「不教而教」,師門道藝都在日常之中,借景傳道,藉物授藝,如以一支筆寄寓太極拳中脈……故而說自己是「二十四小時練太極」;又從《學庸新解》體會格物致知之理,悟得學太極拳得尋理法源頭,理不明則法不清,故日後教拳,特重讀書明理找源頭,練拳務須「依理如法」。此時,宗師開始「半傳道」──營生之餘,先後在臺北新公園、臺北郵局、國賓飯店、僑委會、國防總動會、希爾頓飯店、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等處教拳課徒。曾聞髯公言:「老師在美國十二年,將來太極拳可以到美國學,但勁法實用要到臺灣學;劍法對劍可以到美國學,用劍之道一定要到臺灣」,允為日後傳道之矩範。民國六十四年(1975)二月間,隨髯公至苗栗造橋石油勘察處演說,火車上閒聊間,聞知髯公曾得張欽霖祖師爺授「左萊蓬心法」,是純道家太極拳、純炁功拳,遂二度拜師,入左家門。髯公仙逝前,閉關為說《易經》〈遯卦〉,謂《易經》之理即太極拳之理。爾後自修易學,遍讀易書數十部,方領略恩師晚年所授太極拳,乃是「近於道,游於藝」之學。

髯公登遐後,太極拳學術委員會更名為「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改為六十四式太極拳,諸多拳理與師門相違,因此退出協會,另成立神龍武道館,以賡續師道。名為「神龍」,有取於孔子曾譽老子「其猶龍邪」。翌年(1976)二月,初次出國弘揚太極拳,接受日本靜岡沼津獅子會會長谷川龍石商請,演示「鄭子太極拳」;又應富士山自衛隊特種基地司令官小川隊長力邀「印證」,小川被以提放勁拔根,百餘武術好手當場臣服,威震東瀛。日後,經聯合報報導,掀起「神龍太極旋風」,武道館人潮不歇,遂於蓬萊國小開設義務班,報名逾千,盛況空前,自此矢志以太極拳為終身之職。以知命之年(1981)赴美弘道,期間撰成《太極拳道幾》,問世以來,再版十一次,流通至少二萬冊,所謂「幾者動之微」,書中融拳理、道法、易學於一爐,不抄襲、不空談,是宗師實學所輯,可謂太極拳奧寶。民國七十四年(1985)返臺後,應吉隆坡中華大會堂邀請,成立馬來西亞神龍太極學會,建立傳道橋頭堡;三年後,古晉亦設學會,旋於吉隆坡成立國際神龍太極學會,舉辦第一屆國際神龍嘉年華會,有臺灣、印尼、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六國,千人與會;七十九年(1990)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創辦太極學系,敦聘王品棠博士為系主任,開世界太極學術之先河。七十八年(1989)移民澳洲後,極力傳藝,成立澳洲大洋洲傳統國術協會、澳亞太聯合會。八十一年(1992)成立中華神龍太極學會,發行「太極研幾」雜誌;九O年(2001),與弟子篳路藍縷,一磚一瓦,親力親為,於臺灣苗栗肇建神龍太極山莊,恭設曼青堂。如今國際神龍太極學會遍地花果,會員計有十國、數十地區,包括臺、馬、星、紐、澳、英、美、加、印尼及中國,而以中華神龍太極學會為臺灣分會暨總部所在。

宗師一生不畏陰訐,直道而行,日月可鑑,獨遭同門攻擊,無非懷璧其罪也。故創辦「時中雜誌」季刊,會同沈伯賢先生作答辯文,以正視聽;又書《先師的思路》,欲正本清源,終不得不將此書盡燬於恩師墳前,以示割袍斷義。大辯不辯,實事爭言,宗師一則著作《太極拳內功心法》,宣說山西左祖師萊蓬內功心法之「積炁功夫」,一則積極尋找左祖師修真之地「三清觀」。曾率門徒六十三人組成中國訪問團,探訪北京白雲觀、五台山文殊院、武當山,惜尋根未果;終於一O三年(2014)經弟子考證山西太原三清觀所在,即率神龍弟子親炙祖庭,四十年夙願得償,大嘆「原來如此」!此後,強調「三純功夫」(純道家、純炁功、純先天),深造自得,更臻化境,遂撰成《道家傳統太極拳揭祕》一書。其後各地區神龍弟子莫不絡繹於途,造訪祖庭。三清觀雖已荒蕪,為續道脈,乃於神龍山莊依祖庭格局,仿建三清閣,親自督軍,勞心勞力,神龍弟子上下一心,歷時半年而成(2015),希冀於此安享天年。無奈經年奔走各地,教學不輟,竟積勞成疾,今年(2016)六月二十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五日)晚間七時,因肺癌仙逝於桃園市壢新醫院,享壽八十有五。病榻前,猶殷殷叮嚀:「注意拳理」「不能空談」「平整均勻」,以為練拳修真、做人處事之圭臬。膝下有四:長女翠玉、次婉玉、三珍玉,以及公子玉成,均卓然成才,雖各擁天地,往往闔家行旅,遍及世界各地,家族情誼深厚,滿庭芬芳。

20131220水牛孟東籬

古人云「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宗師可謂練無以存有,從孤寂中修真。嘗為求拳藝突破,向髯公老友陳芷丁門下鍾壽仁先生學畫四君子。著作等身,七十五歲前大抵「述而不作」,恪守師訓;其後屢有進境,如自敦煌博物館藏之唐代道家前人畫「電神圖」,並密宗「中脈」說,領略中脈修練早已融於髯公晚年教法;又謂:「先師(髯公)在楊家七年,僅得一手捋手,我隨師五年,僅得一個反字。」契遊三清觀後,提出太極拳之系統進程,以「太極狀態」為教學核心論點,使道家傳統太極拳體系更加完備。宗師不啻傳道脈於不墜,如子思之於孔門,澤被後人遠矣!

第三代弟子 李淑芬 撰文 2016/7


鄭祖曼髯公嫡傳、中華神龍太極學會暨國際神龍太極學會創始人 吳宗師國忠先生,六月二十九日晚間七時,因肺癌於桃園市壢新醫院登遐返真,享壽八十有五。 宗師生於民國二十一年(西元 1932 年),年少從軍,曾任中華民國陸軍神龍成功蛙人隊隊長,功勛彪炳;民國六十四年(1975 年) 曼髯公歸道山後,遂創立神龍武道館,以延續師道;更於七十七年(1988 年)成立國際神龍太極學會、九O年(2001 年)擘建神龍山莊,戮力弘揚太極拳道統。一生周游六虛之內,縱浪大化之中,數十年來奔走四海,作育英才,學不厭,教不倦,如今化身千億,而歸抱一,典範足式,留與後人無盡追思。

It is with deepest regret and sadness we announce that our beloved Grandmaster Kuo-chung Wu passed away on 29 June due to lung cancer whilst in the LiSin Hospital in Taiwan. He was 85 years old. Grandmaster Wu was a dedicated disciple of Great Grandmaster Cheng Man Ching and founder of Chung Hua Shenlong Tai Chi Society and International Shenlong Tai Chi Society. Grandmaster Wu was born in the year 1932 in Wenzhou, China. He joined the army at a very young age and served as a Captain in the frontline of the elite special combat unit. He was awarded and decorated with
medals for valor because of his many successful missions. Grandmaster Wu founded the Shenlong Tao Martial Art Society soon after the death of the Great Grandmaster. His aim was to fulfil the wishes of the Great Grandmaster to propagate and promote the excellence of Traditional Taoist Tai Chi Chuan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o achieve this he travelled widely, conducting Tai Chi Chuan training for more than 40 years. Thousands of his students have learnt and benefited from his teaching. His spirit and contribution will be forever remembered by all of us. May his spirit rest in peace.

2016 年 7 月 3 日 公告

吳宗師國忠先生事略(1932~2016)” 有 1 則迴響

  1. 跟老師習拳時,老師總在興緻來時,談一些師爺的事,說一些自己習拳的點滴,像是江湖事之類,總覺神秘而飄渺,今天得閱此文才得以窺全貌,感恩之至!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