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陀的修行和太極拳修練淺見說異同

吳國忠/ 1996 年

3 月 31 日我離開台灣南行,主要是到新加坡決定今年第五屆國際神龍太極學術嘉會的確定日期和細節,自然是會和當地同學敘舊研究拳藝。大悲寺是新加坡佛教勝地,亦是新龍太極學會同學們研究拳理,練習拳藝的地方。大悲寺理事會理事謝進和居士亦是新龍太極學會理事,那天我坐他車去看嘉會場地,我們一面乘車沿途吃風(即兜風看景)他一面和我談佛理,順便聊起大悲寺近幾年,每隔幾個月都有舉辦短期的佛教徒修行班,參加的佛教徒都進步很快,每人都有心得。有些佛教徒還連續參加,他們師父上課時講經文很少,多半時間是讓學員靜坐,除非學員有問題,否則師父是不開口的。他問我:「太極拳理和佛理源頭相通,是否可以舉辦太極拳修行班,以這種方式幫助大家進步。」我聽了頗有興趣,順口說;「好啊!你負責推動,我全力支持,只要對大家拳藝進步有幫助,任何方式都可以…」在車上我一面靜靜地聽他分析,一面靜靜地自已檢討,即發現一些極須我們深入討論的問題。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

(一)佛教徒參加修行班,其目的是他從原有的虔誠宗教信仰,再去求心靈的寧靜、精神的解脫、身體(肉身)的鬆弛及靈魂的提升。完全是佛教徒在現實緊張生活壓力下,出現了和佛陀戒律違背的情慾,或行為犯錯,思潮繁亂不寧… 他們是以真誠的心情回歸來參加修行班,是自我心性的修練,完全是自發性的追求,自然短期在寺中清修。在梵音的誦經聲中,在木魚和清寂鐘聲中,伴著陣陣的香燭清香,素菜淡飯, 抬頭所見是佛祖的慈悲莊嚴,走路見面都是合掌「阿彌陀佛」,在此氣氛下,心魔自然害怕遠你而去,情慾的剋除、思潮的平伏、身體的調適、精神的紓解、靈魂的洗滌,肯定會比平日在生活壓力下進步。加上佛教徒是以佛陀傳統的戒律修成正果為信仰目標(正果是指圓寂—死後能登西天極樂世界),不須在現實活生生的生活中求證果。簡單地說,宗教追求是來生,是不須要兌現的未知數,只要虔誠信仰,多少可以自求安慰和知足。

(二)太極拳不同,雖然源頭和佛理相通,有點像動的參禪,但太極拳修練時有拳架動作模式可作比較,應用時有勝負作為嚴苛的裁判,內炁的修練更是肉身和精神結合,又是一種不能說清楚,像佛曰「不可說」的一種存在,其拳理源頭更是窮究宇宙起因的天人之學。這些是要在活生生現實中求證兌現,不是追求來生,兩者是極大不同。

(三)傳統太極拳脫胎於道家,集儒釋諸子百家於一爐。反為道之動,弱為道之用,所學所練所用都是和常道相反的非常道,拳架動作要領,日常生活方式對事物分析的模式,甚至連動一個手指的習慣都得徹底改變,完全以嶄新的姿態,相反的觀念來結合拳理,養成符合太極拳理之習慣成為本能,趕走成長以來的後天習慣。說是容易,想想看能否在短短時間,趕走自己從母親懷裡就開始養成的習慣:如貪心、先動手、用力…等。

(四)太極拳好學,習慣難改,是先師積五十年經驗,晚年對太極拳的結論。太極拳若不能認清這些概念,只是苦練或者只在心性苦修,是很容易走回常道,陷入困境泥沼。同學們可以不妨自己想想看,有些同學原本練得比你好比你進步,但他一旦因事暫時分開一段時間,不出三個月回來再和大家一起練拳時,你會發現他的拳架、動作和大家不一樣甚至走樣,這就是習慣難改,因為他走回常道而自己並不知道。

(五)近年來我總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話和大家互勉:「迷時師渡,悟時自渡」,迷時老師是萬物,悟時萬物是老師。目的是希望同學們個個都是六祖,人人都可自渡。我在或不在,團體練,個人獨自練都能進步,因為周圍的事物都是你的明師、你的裁判、你的鏡子、你的對手…傳統太極拳若不能跳到自渡境界,嚴格的說還是停在啟蒙期,佛陀修行和太極拳修練,最難區別者就在這些。單一的修行可能有幫助,但是以我經驗看法,是很難突破太極拳進步的困境。

(六)以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真正傳統太極拳的修練遠比佛教徒修行難,學者要突破太極拳進步的困境,早日跳到自渡是要視個人的智慧、決心、生活歷練… 等不同。西方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如何走,甲不能代表乙,丙不能代表丁。譬如說,先師的成就,我們除敬仰羨慕外,只能作為參考,因為他老人家智慧超人,集詩書畫醫拳經史於一身,一生所遇名士奇人不是今日我輩俗人可比擬。我個人也略異,因我受過戰爭的洗禮,在窮苦中成長,而你們呢?你們的優越是我所不及,但我的一生經歷亦是你們所沒有,所以同樣地,我的一切也只能給你們參考,不可全部照抄。尚友古人,不能完全照古人,用別人經驗,不能完全照他路走,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

多讀書,即可明拳理,犯錯可以減少。

多修身,即可養德少犯錯,靈台清明。

多行善,為喜不求人知,自然做到捨得,能捨才能得。

多看看,多看能添經驗,自然少走冤枉路。(多看非常道)

多想想,多想心思自然縝密,能慎密必然會替對方打算,能替對方打算,自然會反照自己。能反照,進步就會跟著來。

多練練,多練不是傻練,更不是死練,因為有上面五多,這第六項多練練就是突破困境的鎖匙。除此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秘密妙法?

多練是我們要用心去練,不是用身去練。 多練是我們要用化身去練,化身是智慧,不是肉身。(文殊菩薩就是智慧的化身)

多練是我們要用真身去練,不是用凡身俗身去練。真身是純陽之體,赤子之心。

以此多練,這把鎖匙便成為萬能鎖匙,可開啟世上萬事萬物的源頭。

此篇淺見是在途中旅店執筆,不算成熟,故權充本書殿後之作,現借佛道的話作結語。佛說 「人心即佛心」,道也說 「道心就是人心」 只要我們心在,天下沒有不可成之事,練好太極拳就不是什麼大事了。願我們彼此互勉在佛光普照下互相期待吧!

本文謫自「吳國忠太極全集」之「腳印下的太極拳心歷」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