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永久顧問 吳國忠老師/
武當雜誌劉主編洪耀先生、譚副主編大江先生:
首先謝謝你們在 2001 年第 12 期總 136 期刊出「台灣太極拳名師鄭曼青漫憶」因文中提起本人和隨本人的同學。該文作者張章先生和我們筆交近年,而且有見面之緣,故讀後除致謝作者介紹先師外,亦不得不提出與文中不同事實,以供同道研究參考。到底文章千古事,一字一句都會影響我們後學子孫,吾人不能不慎。
( 一 ) 先師在世常說的一句話是:「安得廣長舌,為宣太極拳」非文中述:「口有三寸舌……」
( 二 ) 先師幼年身弱,但非先師父親令其跟中醫名醫宋堃學中醫。先師醫譽為一絕,是滿清遺族濮懷公秋丞先生介紹,隨安徽九代名醫宋幼庵老先生。而先師母親亦是兒科聖手,每次抓藥均親至藥舖親自動手,故家學源自其母親。
( 三 ) 濮秋丞先生非進士,是滿清皇叔。濮玉女士亦是格格非經友人介紹學畫,而是在家鄉溫州,先師幼時貪玩,牆崩塌傷到腦部,臥床半年,癒後隨姨母紅薇夫人習畫。十四歲畫紫藤一幅為溫州之冠,此後先師亦鬻畫幫助家計。
( 四 ) 先師劍法非武當劍法,而是澄甫師爺親傳,據武師伯匯川先生之義女李淑蘭師姐親證說,武師伯讚譽先師是得澄甫師爺劍法精髓 ( 淑蘭師姐來台後住在台中,演練太極拳確是楊家風範 )。
( 五 ) 澄甫師爺南下浙江杭州擔任國術館館長時,四川李雅軒師伯為太極拳主任,而非在南京國術館 ( 雅軒師伯的女兒敏弟師姐,女婿陳龍驤師兄,均知此經過甚詳 )。
(六 ) 張師爺欽霖先生 ( 若在楊家我尊稱為師伯 ) 理應非在南京擂台賽得冠軍,而另有形意拳趙老師所得,當年參加盛事,後來在台灣的有陳泮嶺 ( 第二任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第一任為國家元老張之江 ) 、韓慶堂老師. . . . . .等,就是四川李雅軒師伯亦得大槍前茅,聘為國術館教練。張師爺欽霖先生據說是為江西救災舉行擂台賽,創外家高手而譽為第一 ( 尊稱師爺係左家輩份 )。
( 七 ) 張欽霖師爺與先師在楊家是師兄弟平輩,並非師爺澄甫先生指定以兄代師;而是抗戰勝利後,澄甫師爺已歸道山,先師深恐拳藝有失,故特邀張師爺南下相傳,因兄弟投緣,張師爺隨楊家後,又奇遇山西左夫子萊蓬,張師爺又授先師左夫子之秘,故先師尊張師爺為師,而張師爺稱先師為師弟,這是武林規矩,前輩風範。如台灣王延年師叔稱先師為「師叔」,而先師亦以「師弟」稱之。
( 八 ) 先師傳道,授左家:左夫子萊蓬之秘 ( 內功心法 ) 均相當慎重,同門得之僅一二而已,先師均親筆寫下「左祖師萊蓬神位」作為傳道授藝叩拜大禮之張帖,而左一峰老先生,我等信另有其人。
- 先師是在無錫梅園三年步不出門,是隨滿清進士,晚清樸學大師錢子名山先生學經論。樸學為文章不能多寫一個字,先師若三十字可寫,絕不可添為三十一個字,用字檢句之慎為中國五千年來之最,故先師絕不可能將蓬萊誤為萊蓬。
- 檢附先師著詩書畫三論,先師提到左夫子 . . . . . .
- 檢附美國羅邦楨同門持有左祖師之神位 ( 本人留美時曾親訪,蒙羅邦楨同門親自相贈 )。
- 檢附本人昔年蒙先師垂憐,傳左夫子之秘時之神位,獻於同道參考。
( 九 ) 1995 年夏天王師叔延年先生率團回大陸一行,本人是另和美、加、新、印、馬、澳、台灣同學回大陸作太極拳探源之旅並未和王師叔同行。
( 十 ) 先師歸道,事前均無任何預兆,而是相當自然而突然,先師昏睡於病床六十三個小時,本人寸步未離,相隨床塌六十二個小時,或許是先師生前囑咐王師叔,但絕非在臨終前。
( 十一 ) 本人從兩岸開放以後和內人子女及各國同學六度回鄉探親與專赴各地旅遊訪問,四川、西安、桂林、黃山、峨眉、北京、南京、無錫、上海、蘇州、廣州、杭州、太原、新疆、絲綢之路、敦煌、蘭州和故鄉溫州本人算是常客,我們都有事先連繫,如和作者張章先生、四川陳龍驤同門 . . . .等,亦有臨時尋訪,如在上海拜訪馬元良老師傅,其目的只是求真。中國傳統太極拳,老拳譜、經、論、歌、訣甚多,亦均可在古書上尋到拳理源頭,我們學習、研究就不易落空,唯左夫子萊蓬之秘,先師只傳內功心法,心法只是以心傳心,內功亦是無痕跡可現。在今天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時代,絕不能盡是空談,美國人說:有牛肉端出來,要問牛肉在那裡?務實的早年武林傳統講求的是「有寶獻寶,無寶過考 」,我不禁要問,寶在那裡?昔日論考,亦是印證,武術是生死對決,加上武人相忌,若認真,就會整天忙不完是非,本人早年就吃過這個苦頭。所以,本人曾多次建議張章先生,盡力尋找,張師爺欽霖先生,左祖師萊蓬,時師叔逢午 . . . 等隻字、片語、半紙。就是傳道時的口語、手勢、說笑. . . 都是本人等尋訪之寶。可惜張章先生提起這些,不知是忙還是另有隱情,總是索然。最後在北京,張章先生推薦我等去參觀外家功夫如形意 . . . 等,一則我們是團體行動,各國同學湊合不易,再者我們當中研練外家功夫數十年者,亦不在少數,限於時間與溝通,可惜太原之行成為我們自己尋訪碰運氣。本人作以上說明,絕非對張章先生有一絲意見,只是在傳統武林中,求一滴真,一滴實在。
( 十二 ) 本人世居浙江˙溫州˙平陽小縣,和先師同屬溫州人,平陽縣誌明載,中國自南宋以來,小縣出過十一名武狀元,每名平均不到三十年,武風之盛,全國鮮有。本人先祖、先父亦為浙東三代武術明師,本人九歲正式隨先父習武,先父教我,連一根小拇指錯失一點都不放過,輕者被責,重則挨鞭。練武,先父說:是生與死的考驗,越真越實,越細越精越是上乘。加上本人特種職業軍人出身,曾在沙灘和同仁以武術相搏,學習研究九年,求的不是擂台上得分獲冠軍,而是生死相搏剎那如何一舉剋敵,保存生命,自然不敢一分作假。傳統太極拳盛行於世界各國,除了健身有自療效果外,最使外國朋友喜愛崇拜的仍是高深的拳理哲學,和使人迷惑的以柔剋剛,以力小勝力大的功夫。本人遊歷各國近三十年,現已過古稀之年,近為替中國傳統太極拳留一絲根苗,在台灣苗栗縣造橋鄉大龍村建立太極神龍山莊,如早日兩岸三通,本人誠心歡迎兩岸同道和世界上同好光臨,共同替中華傳統文化,絕對奧妙的太極拳發揚光大,希望有一天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傳統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