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醫師 喻永生博士/
跟老師學拳已經近二年了。每每學拳回去以後經過自己的腦袋消化消化會有一些聯想出來。這些聯想是對是錯還未經詳細證實。只是有時想想,自己還覺得蠻合理的。這次就摘錄部份自己的想法分享各位師兄師姊。是對是錯不知道,只能說是科學裏「太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假設部份,可以提供大家作腦力激盪的參考。這次就握固、丹田和檀香棒三個子題分別漫談一翻。
握 固
去年十二月有一天晚上在老師家飲茶聊天,天氣很冷,清平師兄衣著穿少了一點,有點寒意。鄭師兄示意他將兩手拇指扣住手心,其餘指頭在外握拳試試。清平師兄試一下,覺得寒意減少很多,感覺很有趣。老師也看見了,告訴我們這種握拳法叫「握固」是先天手,每一個嬰兒出生的時候都是這種握拳法。源出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記得很早以前老師也提過「握固」和「搭天橋」。嬰兒出生以後除了哭的時候外,因為下巴小,舌頭大,舌頭在平常會上頂到上顎是種正常的情形。每次去嬰兒房巡房的時候我注意一下也確實沒有一個嬰兒是張著嘴打鼾的。對於初生嬰兒我同意搭天橋的說法,可是對握固我就有點不服氣,拇指在食指外面的握拳法省時省力,為什麼新生兒要選拇指扣住掌心在食指裏面的握固握拳法?據我所知新生的正常嬰兒,我們將自己的手指放入他的掌心時,會有一個自然的反射動作抓住大人的手指尤其是刺激到掌心時,這個反射動作在廿八週大的早產兒即已產生,卅二週大的早產兒可以很明顯而有力的抓住放入的手指。足月的新生兒有時大人的手指還抽不回來,大人可利用新生兒的抓力將小孩的上半身用兩根食指拉起來。這種反射要到出生以後兩個月以上才逐漸的變得不是那麼明顯,因為兩個月以上嬰兒的手掌比較能隨著他自己的意思動作,不喜歡的話他會鬆手。但是是否出生後一定是握固的握法我不知道,因此我一直想花點時間觀察,我自己的小孩我己錯過時機了,最小的老三都已四歲睡覺時手是微張的。
去年十一月輪到我管嬰兒房,讓我逮到一個用心觀察的機會,每天早上七點我就去查房,護士小姐要到七點四十五分左右才幫小孩洗澡準備八點送出去餵奶。因此我有半個鐘頭以上的時間觀察。睡在保溫箱的嬰兒只包個紙尿布比較好觀察,睡嬰兒床的嬰兒還得將包布解開才看得到小手,有點麻煩,因此我看五分之四都是睡保溫箱的。總共看了五十二個小孩,加上住院醫師觀察的另外五十個小孩共一百零二位。有約八成的小孩確實是拇指在內的握法,有二成左右是拇指在外,有少數的(2%)是一邊拇指在外一邊拇指在內的。有趣的是在蒙洛氏反射(MORO REFLEX)後也有八成的小孩手張開後抓回去時拇指是在裏面的。蒙洛氏反射是種測試嬰兒兩邊肢體肌肉神經是否對稱的檢查。作法是我單手45度角由背後利用手臂手掌抱住小孩的頭部和撐住背部另一手幫忙扶好;然後突然將托住頭部的手掌放至水平,使嬰兒後仰,正常的小孩會兩手張開手掌,手掌也打開,然後兩手內合(有時嬰兒受驚時也會有相同之反射)。這種反射要到六個月大以後的小孩才會消失。觀察證實新生兒確實多數有「握固」的現象,這是大小孩看不到的。是不是新生兒一出娘胎的時候是用握固的方法握拳的這一點我不知道,也許我們需要一位婦產科醫師幫忙觀察。
丹 田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要練功,外修、內修之外還要持修。持修的功夫就是守丹、養丹、煉丹、結丹、用丹。老師常常提醒我們即使工作再忙,守丹、養丹的功夫不能少。但是丹田到底在那裏呢?有人還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最重要的下丹田在臍中央正下方一寸半向後三分之一處,亦是在兩腎中央略前的地方。有時在養丹時我會感覺到此處有點結成小球的感覺。
書上正確的指出丹田的位置,我也感覺到了丹田和其他處不同。但是丹田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就如老師講的,這個位置開刀進去只有大網膜、一大堆小腸和腸系膜,找不到丹這個東西。過去一年半裏,由於我服務小兒科買了一套很好的超音波機器,因此我花了一點時間利用這台機器幫我的小病人診斷疾病,同時也研究了一下各器官的血流。人體的器官如果依筋脈血流來分析的話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的器官用超音波測試時會發現不管是在心臟放鬆或收縮時都有血流流入,例如腦。第二類器官系統血流在心臟收縮時流速可以最強,可是心臟放鬆時血流很低,例如肌肉。第三類的器官是有時在放鬆時流速很低(舒張期)血流可以達到零如第二類,有時血流在舒張期又可以達到很高如第一類。這一類的器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腸,特別是在供應小腸的上腸膜動脈,可以看到第三類器的特性。在吃飽飯時,血流在舒張期和收縮期都很旺盛。在空腹時收縮期的血流量可以達零。第一類和第二類的器官血流型態大致上是固定的。但是第三類的器官血流型態就變化很大。
我認為丹田就是小腸的腸系膜,整個小腸就好像洞庭湖之於長江對全身的血流有調節作用,如果我們可藉由練功的方法放鬆小腸的阻力,讓上腸系膜動脈打開閘門,如同吃飽飯時的情形一樣,不管收縮期或舒張期都能流入大量的血流,必然對全身的血壓和血流會產生影響。台大電機系教授王唯工根據流體動力學和電機理論研究人體的脈波,認為肝、腎、小腸等每個器官均有其特殊波,彼此之間產生共震波,可以藉由研究各器官的特殊波相來推測該器官是否產生病變。人體的動脈血管是彼此和主動脈是相通的,如果小腸在收縮期和舒張期可由修練而改變血流量,應該也會影響到其他的內臟血流量,或者是影響到其他器官的波頻、波幅而達到調和內臟的功能。
是否真的腸系膜動脈的血流量可由練功改變有待進一步的證實。我想需要找尋幾位自告奮勇又內功精純的師兄弟用超音波真真的測量一下血流。
檀香棒
進門以後老師授以檀香木外金丹的練法。初時不覺得,敲了一陣子以後一聞檀香木的味道,腸子就開始排空放屁,還魂穴敲了以後肚子裏會有溫熱的感覺。還魂穴的正後面其實就是腹腔動脈和上腸系膜動脈由主動脈分支出來的地方,輕敲此處會不會影響兩條動脈的血流,我認為也可用超音波機器追究追究。在這個段落裏我想談一談為什麼聞檀香木就開始腸排氣。
人類的大腦是全身的主宰。大腦皮質的功能在意識的層面裏執行記憶、推理、溝通等等很多日常生活的動作,在潛意識的層面裏也進行不少事情,例如看見喜歡的東西瞳孔會自然放大,聞到好吃東西的香味會自然的流口水等。俄國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在一九O三年提出一篇動物實驗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的報告。用生理學的科學實驗方法來研究心理現象和大腦兩半球的活動規律。一九O四年巴甫洛夫由於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巴甫洛夫以狗為對象研究胃腺和唾液現象的分泌現象時發現一種消化器官的心理作用而提出有名的條件反射(或稱制約反射)學說。他的作法是先將食物定時的給狗吃,每次狗看見食物時就開始流口水,胃液也開始分泌。隔一陣子後每次要端出食物之前,他先搖鈴再給狗食物吃,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狗只要聽到搖鈴聲,不必見到食物唾液腺就會開始分泌,胃腺也開始分泌。這種現象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反射。巴甫洛夫稱之為條件反射。有別於前述的新生兒握掌反射和蒙洛反射那種生而知之的非條件反射。
假設檀香棒開始所敲的還魂穴能影響到上腸系膜動脈的血流,進而促進小腸的蠕動。每次在敲還魂穴之前先聞檀香,檀香就成了修件反射中的鈴聲,可以解釋為何一聞檀香就開始小腸作體操了。如果練功的過程就是用意識當引子引導一連串訓練有素的條件反射,那麼用意識來控制不隨意肌,平衡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也就是我們所見練功時能改變肌電位,心電活動速率和呼吸頻率,降低身體耗氧量均是可能的事情。
拉雜的寫了一些「胡思亂想」,也許像瞎子摸象一樣給我摸到了一條象尾巴。八十二年大會聽了李志勇師兄庖丁解牛由藝入道的精彩演講,很覺慚愧,雖然被老師選為學術組的一員,還沒能寫點成熟一點的東西。不過以上所寫均是目前我自己觀察到、感覺到或者體會到的,如同老師所講要寫就寫自己會的,自己懂的,這點是絕對問心無愧。只是其中有很多假設有待大家去共同求證。
刊登於 1994 年研幾雜誌第 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