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太極拳的內涵與精髓

林國瑞/

一、 為何稱我們研習的太極拳為「傳統太極拳?」
因為這個拳的創作其拳理完全根源於我們中華固有的傳統文化哲理,拳法的每一個動作也都符合這些哲理, 而以練氣為主,注重內氣的培養與人格的修練,在應用防身上崇高的無形無招。

哪些傳統文化哲理是傳統太極拳拳理拳法的根源呢?
第一就是「易,」易即太極,它代表宇宙一切空間、時間及所有的動能。 「易」從天地的運行,陰陽變化及萬事萬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對立和統一, 欲人效法天地生而不有、長而不宰、生生不息的精神,進而通權達變趨吉避凶。

其次的根源就是中華文化思想的兩大支柱:儒家和道家思想。 傳統太極拳就是以孔孟學說中庸之道為中心,以老莊(無為、虛靜、不爭、柔弱取勝, 不敢用強,知幾、積氣)思想為大用

以上三者就是傳統太極拳的基礎,再加上佛、禪之學(例如空靈、捨己、無相)醫理 (例如氣血之關係與致中和)兵法等為輔助,而融合為一。

二、 傳統太極拳有幾項特點:

  • 不動手:手不無因而動,每一動均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
  • 美人手:此拳既以練氣為主,所以手要腕關舒直方能行氣到指尖
  • 下面指揮上面:每一動均由腳心湧泉先發動,以氣貫串每個關節由下往上催動。
  • 裡面指揮外面:在內是氣,在外是形,每一動也是由內氣催動外形。
  • 練拳盤架時要平正均勻尤要中定(尾閭中正神貫頂),沒有高低起伏,身如行雲流水。
  • 虛實分清:例如重心在右腳則右腳重如山嶽,左腳則輕如鴻毛,以至於全身每個部位均須分清虛實,尤要陰陽相濟。

三、 傳統太極拳的應用之道
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力小勝力大、手慢讓手快,以及所謂的四兩撥千金。

四、 傳統太極拳的精髓
欲求落實傳統太極拳的特點與應用,最重要的的兩點亦即及其精髓為:

  • 鬆:鬆分為「體」與「心,」體能鬆則氣血流暢、筋脈和銅、五臟得其平衡、上、中 、下三焦了無阻礙,病何能侵其體?且全身筋絡鬆開,身體各關節像彈簧的狀態節節貫串、 處處落筍,而能落地生根。「心」能鬆,即能隨氣而鬆沈,心必見日益強健, 而心情如能輕鬆愉快則百病不侵;古人所謂上醫醫未病,傳統太極拳可謂上醫之良藥。 在應用上,傳統太極拳主要動作統仗鬆化與不丟不頂,遇勁則捲而鬆化,隨勁引走, 使其力無所用,此乃為以柔克剛。
  • 積氣、養氣
    • 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氣以直養而無害。
    • 老子: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談到養氣、練氣就必須談到丹田,一般武術及太極拳只講氣沈丹田, 而傳統太極拳則強調要心與意、氣相守於丹田,行坐處臥不離這個(即守丹)如雞孵卵; 練拳時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當空氣如水,意到氣到,久之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如果不懂鬆與養氣積氣就不是傳統太極拳。總之,它是取法於天地自然之道, 自然而然便是傳統太極拳的真精神。

神龍太極學會於台南科學園區創班致詞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