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對傳統太極拳練法新建議 (3)

吳國忠/ 1996 年

例二,左掤:

  1. 左掤:掤履擠按在傳統太極拳象徵乾坤坎離四卦,代表天地水火,掤為乾,為天,為始,為宇宙的大動能,在雙手,左手為陰,故在拳勢運作,左掤為傳統太極拳真正開始,預備起式等於暖身運動,只是啟動的前奏而已…。
  2. 左掤第一個分解動作,身體重心平移到左腳湧泉部位,等於將拳勢回歸到預備起式第一個分解動作,只是重心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何正式開始身體重心要在左腳呢?別忘記,太極拳為武林絕學,從左腳到右手是傳統太極的一貫之勁,況且人的心臟在左邊,重心在左腳與右手剛好對稱,成為行炁中亦似有負陰抱陽,是合乎中國傳統醫學,也是生剋中最大妙用…。
  3. 左掤第二個分解動作,以左腳湧泉部位和頭頂崑崙部位,上下串連作為身體軸心,在行炁,接地之力,地氣始於腳下(湧泉貼地是炁有根)與丹田元炁結合,借心火(一念初動之時剎那)帶動微向右旋。右膝、右胯、右腳踝放鬆,保持原來彎度,所謂龍形三現(折),右腳尖順整個身體向右擺開,對正右前方,腳尖自然離地約二寸。右手順身體右旋之勢,丹田內炁和地氣鼓盪下,右肘不變,右手盪起,右腕略與肘平,掌心向下。左手同時順身體右旋之勢,盪向至右胯外側約距二寸,左膝以下外形不動,雙手和右腳尖,三點順勢盪動,盪勢之力,非手腳之力,而是借身體旋動之勢的餘力和內炁的助力,好像小孩子玩的擺輪鼓的鼓錘一樣,鼓身一動,鼓錘借連線的盪力擊鼓,等於一點左腳左膝外形不動,三點雙手右腳盪動是合乎力學。登山專家攀登懸崖削壁,就是一點不動三點動,三點不動一點動,作者出身特種兵蛙人,登山亦是必修專業課程之一。雙手盪出成象為手心相對之「抱太極」與右腳尖互相上下呼應,亦是太極,身形未變,雙手合抱,可攻可守,變化萬千,在應用亦是妙著…。
  4. 左掤第三個分解動作,身體形象不變,重心移於右腳湧泉部位,是身體變換一個位置。移動時是借左腳湧泉部位接地之力和丹田元炁結合之勢,是拳經上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炁)於手的執行。尤其重心從左後腳移右前腳之同時,因雙腳是丁字形,人體的結構不同,務須在重心過尾閭剎那,左後胯順勢向前送旋,前胯仍保持放鬆(落胯)是合中國古代建築力學,獨木支千斤。在西方醫學發現,大腿之力可承受身體重量的十倍,結合上述之理論,這一移之勢若能正確,只要借到二十巴仙之力, 太極拳應用發勁就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相對地要自問,假如練了數十年太極拳,尚不知發勁是何物?就該檢討這些微小的動作懂了沒有?曾知道否?練對沒有?
  5. 左掤第四個分解動作,全身形象不動,左腳跟輕輕離地約一寸,離地之力是靠第三個分解動作,重心移到右腳湧泉部位剎那,右腳湧泉自然產生慣性力,以右腳這微小的慣性作用力帶起左腳跟,左腳跟是被動,非左腳主動提起,太極拳綿綿不斷,藕斷而絲連就是靠這些微妙小地方。
  6. 左掤第五個分解動作,全身形象不動,左腳借左腳離地之餘勢,向左前方盪出一步,腳跟輕輕著地,除左腳外,身體儘量不露出有動的痕跡,腳跟輕著地,是「步如貓行」周身不露動的痕跡是「人不知我(動),我獨知人(動靜進退… )」 雙手仍抱太極是虛象,是幻手,是誘敵,左腳從下盪出即彼欲上,我寓下意…乃上乘兵法之學。
  7. 左掤第六個分解動作,身體重心平移左腳湧泉部位,(動作原則要領同前述介紹)腳尖著地,腳停手停,左手連夾脊在形象好像木頭在水中浮起一樣虛抱在胸前,掌心朝內對心窩部位。在行炁,右腳湧泉接地之力和丹田元炁結合為一,好像大海潮湧奔向岸邊由底下向上捲起,重心未過尾閭左手為陽為實,一過尾閭即化為虛為陰為幻像誘敵。右手順勢盪落,重心未過尾閭為虛手和左手對稱呼應,一過尾閭,即變實手為陽隨時可為應敵之需,這種奇正虛實在剎那間變化,行炁,二炁分陰陽之化生,都是拳經所謂「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兵法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學者心中沒有這些知識,不懂拳經所指是什麼?懵懵懂懂練一生,自然成為有些人說:「太極拳是瞎子帶瞎子,帶了一輩子。」
  8. 左掤第七個分解動作,左膝以下不動,右腳尖借左腳湧泉前式之餘勢帶動向前旋轉成四十五度,右手順腰胯旋轉之勢,指尖微揚朝前方。腕微挫不露跡象。等於以左腳湧泉和頭頂崑崙作轉軸,左掤手左膝以下儘量保持原樣子不變,事實上是有些微小旋動,右腳右手變,是陰陽互用…。
    (9)左掤七個分解動作各有妙用,各有所求,其目的是養成學者合乎傳統太極拳拳理之動作習慣,使太極拳動作原則變為本能反應。其中有三點不動一點動,亦有陰陽對稱動,有一動全動,一靜無所不靜…傳統太極拳之妙用是在動的過程變化,非拳勢定位的象,學者若不仔細從中推求,只是摹仿拳形外表死象是絕難得其妙處。

… 續後文

本文謫自「吳國忠太極全集」之「腳印下的太極拳心歷」

現在我對傳統太極拳練法新建議 (3)” 有 1 則迴響

  1. 此篇對真正想學習研究太極拳的新建議非常好。
    目前在外所學的太極,大家都不願.或不敢提.或不知.其方法。似乎很神密,正如文中所言,瞎子帶着瞎子走!
    很高興您的細部解析。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