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武俠小說中章句

吳國忠老師 1997年於林口/

在很久以前,我剛涉入太極拳圈子,那時我尚未正式拜師,對太極拳我是基於好玩和我星期假日有個好去處,所以我對太極拳是半戲謔,半消遣。說健身,太極拳絕對比坐在麻將桌熬夜,早上不起床,睡懶覺要好得多。若說防身功夫,我認為簡直是在開玩笑,做白日夢。那時候我是剛從九死一生冒險特種蛙人部隊轉業,軍人事業在戰場,既然沒有戰場可以伸展拳腳,在自己人生事業,自然是萬念俱灰。因此武俠小說可以給我一時的幻想逃避現實,所以小說中好的內容會刻在我腦裡。當時我不知內功(功)是何物,有關內在心性修煉,總有一種下意識的排斥,認為是騷人墨客閑下無事痴人說夢話。相對的或許我是天生武痴,雖說有下意識的排斥,但另一面,好的章句我總會記它一二,亦有可能因我當時曾想自己做個武俠小說的小作家,那年代的偶然記憶,如今回想起,高深的武俠小說作者確實不簡單,他們非但要博覽群書,而且更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如金庸先生小說中有些章句是絕對可以給我們習武者參考和遐思。我記不清是那部書那章句,現在只憑回憶,可能有錯和不完整,這方面尚請原作者原諒和讀者諒解。

壹:

  1. 東魂之木:五行五方、天干地支配臟腑、東方甲乙木,木屬肝,肝顯於眼,不視而魂在肝。
  2. 西魄之金:……西方庚辛金,金屬肺,鼻不香而魄在肺。
  3. 南神之火:……南方丙丁火,火屬心,舌不吟而神在心。
  4. 北精之水:……北方壬癸水,水屬腎,耳不聞而精在腎。
  5. 中意之土:……中央戊己土,土屬脾胃,四肢不動意在脾胃。

以上非但牽連太極、陰陽、四象、五行之學說,在道藏、中醫陰陽大論、星相卜筮說亦都有提及。如:「藏眼神,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是和合四象。」因眼為心之苗,為神之窗,關係思維心神,耳韻牽連聽覺和聲樂音樂亦搭上關係,調鼻息非但是各項運動武術的主軸,更是內家功夫先後天的根源。緘舌氣,傳統中醫說:多講傷氣,緘舌的功夫,自然是要考量多方面,如說話技巧,發音準確……如孫思邈真人的千金方上的六音自療法,處處都藏著高深的內家功夫,和奧妙養生之法。誰又敢說這些和太極拳內家功夫沒有關係呢?

拙著太極拳內功心法玄功第三:閉五竅(五官)耳垂重,何嘗不是上述這些呢?

貳:「剛不可久,柔不可守,剛柔並濟。」

太極拳獨陰不長,獨陽不生,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濟方為太極。亦另有人說:太極拳要五陰五陽,也就是半陰半陽。柔不可守,老子道德經上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太極拳最為世人樂道的是以柔剋剛,以力小勝力大,以靜制動,這些說容易,但真正應用時行得通嗎?據先師說,早年老人家在上海時,在老人家故鄉(浙江省溫州)曾有一位高姓外家武術名師拜訪他,他倆曾上手三天三夜,互相砌磋印證,最後誰也沒有勝誰。所以先師感慨地告誡我等說,天下之至剛亦可剋天下之至柔,同樣地天下之至柔亦可剋天下之至剛。另有一天,先師老人家告誡我等說,只知走化而不知發勁者,等於一個石碑埋在地上,如果天天有人推它,日子久了亦會有天被人推倒。這些話內在含義,如果不深入研究探討,就會像我當時看武俠小說。從這些話裡,依我個人數十年經驗和心得,在拙著太極拳道幾書上曾提,太極拳真正上手時,你認為是打(發勁)對手機會,事實上亦是對手打(發勁)你自己的機會。我為何要說這些?為何半認定又半反對武俠小說上寫的章句?我憑什麼?如果跟我研究太極拳應用功夫的同學,都宜先深思,曾否有我一股傻傻的遐思?

參:

  1. 「三花聚頂,精化氣,氣化神,神還虛」:道藏內修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很多太極拳和靜坐書中都有提到三花聚頂。在道家源頭更是「唯道集虛」……
  2. 「周身毛孔皆悉虛疏,即能心眼見身內三十六物,猶如開倉見麻豆。」:毛孔皆悉虛疏,是鬆淨鬆透後全呼吸,周身毛孔呼吸似拙著內功心法中的「養丹」之法。第二句:心眼見身內是指內功修煉到某一程度後的內視法門(即內景)。第三句是丹功中隱語,等於懂了萬物皆為師,不懂師是萬物,麻豆即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開倉即悟道開竅。
  3. 「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似上述以柔剋剛,以力小勝力大。
  4. 「制心止而至體真止。心靜而後體靜,心空而後體空。」:如果以空遐思到虛,以靜遐思到定,以止遐思到無,到後來,剩下只不過在如何制上打轉轉。
  5. 「一神內守,一神外遊」:似乎就是一心二用,想起那個瘋子周伯通不是教傻瓜郭靖,左手使一種武功打右手,右手使另外一種武功破左手手嗎?天下只有瘋子和傻子才研究這些功夫,拙著太極拳內功心法玄功第二不就是練一心二用嗎?先師授我左右分腳還提到一心(式)三用,彎弓射虎更要求一擊能破(上下左右正反中)七個部位、七個點應用呢!這不是變成比瘋子更瘋,比傻子更傻了,這又是什麼呢?遐思一下吧!
  6. 「思定則情忘,體虛則氣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第一句指情為何物?第二句指氣運是那些?第三句心死是否指哀莫大於心死,神活之神是說何方神聖?末句用來套套易經上,來復、消長看看……!

上述各節遐思全是摘錄小說中章句內容,時間久了忘了很多,近些年我又忙著東奔西跑,武俠迷的后冠早已拋到九霄雲外,自然手邊沒有原著作參考,在結尾上我不敢用自己意思去寫,在依稀中,遐思想起尚有一段可作為代替,亦可為我們太極拳練累了,休息中消遣自己情緒,調養身心時聯想。

「或身有搔動,或身負重物鎮壓,或身輕欲飛,或全身捆縛,或奇寒刺骨,或壯熱身置爐火之中,或時內外周身躁動,或和惡獸困鬥,或在厲鬼陣中汗毛驚豎,或大樂昏醉如活死人。」小心!這或許是走火入魔兆徵。如是三分醉薰薰,像剛走出三溫暖,經那微風一吹的飄飄然,你曾有過否?算是遐思吧!讓我們彼此共同遐思…………


附錄:
…人能立而脊樑豎起,則清濁分而智慧足,而靈乎獸以此,何也?脊樑能豎,則臟腑直繫,上下壁立,累疊擁擠於一團,以致各臟腑之皮與皮黏連,溼熱以薰蒸之,則脾胃先受其害,繼之則肺腸及各臟腑漸弱或致病矣。此為臟腑之受影響,尤為細事,大則脊骨因臟腑及宗筋之衰弱所致亦漸羸弱,此則關係全身,不可忽視,故拳論上所最重視者,所謂「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專為練習脊骨之主要方法。尾閭能得中正,逐漸可使神能貫頂,尤要頂頭懸也。頂頭若懸於樑上,則左右上下不可擺動,而尾閭至頂,上下管束,則脊骨加強也。脊骨加強,不獨使臟腑更事增強,而腦力亦自充足,此即所謂補髓之功也。…

~ 恭錄自 師爺所著太極拳淺說

刊登於 1998 年研幾雜誌第 19 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