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忠 1995年仲春/
太極拳道幾自出版問世,九年間以十版售罄,其間每版一千本或二千本不等,就市面來說最少有一萬八千冊。這十幾年來我大半時間在國外弘揚國粹傳授太極拳,在國內除了部分老同學偶然有一起研究外,隨我的學生絕沒有千人,為何道幾如此冷門的書會普受愛好者歡迎呢?我檢討結果,似和下面數點有關:(一) 我言之有物,不做空談。(二)我不抄襲旁人和前聖先賢。(三)我寫我會的,不會的、我自己做不到的不介紹。(四)因我寫我會的,故我能肯定動作要領的對和錯及該注意的在哪裡。(五)因我不抄襲旁人,故我書中介紹,能引起愛好者內心共鳴,會有似曾相識的感情。(六)因我言之有物,故我書能經得起讀者考驗。
除上述所言之外,主要地要歸先師鄭公曼青傳道授業之功,他老人家晚年苦心教導,勉我努力去研究:太極拳是中國文人拳。既是文人拳,務先多讀書,先求知道什麼是中國文人,文人的風格是那些?經過了二十多年不斷的努力追尋落實,才能奠定,我敢肯定:「先師授我的太極拳,是以先民固有的哲理、藝理、醫理落實在今天吾人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人文科學上,更可以太極拳防身的藝術(太極拳結合內功心法的勁法應用)用在我們太極生活化,生活太極化的層次上,更可以提升太極拳學者,可以預知自己健康情形,事業成敗的契機,家庭和樂的良性培養上。」如果這些沒有涵蓋道幾之中,也許道幾不會如此備受歡迎。
中國五千年歷史,三不朽為正人君子所求,立功靠機會、機智、勇氣,立德靠修身力行,惟立言最難。從道幾問世以來,我是終日惶惶,時時如履薄冰之上,每當夜半夢迴,我總捫心自問,為太極拳我做多少?我能給讀者多少?同學們隨我在一起接受多少?能得到太極拳真正益處又有多少?雖然在健身上個例很多,幾乎可以肯定,在事業成敗契機上獲得轉機和勝機亦不少,在家庭和樂良性培養上我雖無法一一查詢,唯最值得安慰的是自己一家人外,真正隨我一起研究太極拳的同學,真的個個是家庭幸福美滿。「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未曾一時疏忽過這句古人的訓誡,日前我在馬來西亞讀到星洲日報九五年二月十七日財經版,投資者的指南,作者韓榮華先生的大作「成功之道」文中對太極拳道幾有褒有貶,唯實是出於肺腑之言,我除了衷心感激外並深深地檢討自己。(韓先生和我素不相識,摘錄原文如后以示敬意):
韓文中首先介紹美國人:Napdeon Hill 的 “Think and Grow Rich" 中文是「思考可以致富」,是一本曠世的巨著,世界各國都有翻譯,台灣此書也有十幾種版本發行。但是韓先生說,現今世上很少因讀此書而致富,他還有力地結論說: 「成功致富的畫面是無法造成成功致富的人。」韓文接著介紹道幾,除褒外亦評說: 「絕少的人因閱讀道幾而有超強功夫」。
是的,真是一針見血,十多年來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這一句。原因何在?到了去年六月,我主持在東馬古晉的國際神龍太極學術第四屆嘉會回來後,才算給自己這一句找到一個輪廓,雖然不算滿意,但是亦可講得通的。這不是我個人的成就,應該是中華太極學會學術委員會的集體功勞。學術委員會議研究道家太極氣功與應用為出發點,成員有:哲學、心理教育、藝術心理、機械、電機、核能生化、化學、物理、遺傳基因、骨科、胸腔科、兒科、電腦、天文… 等近三十位專業博士,在研究氣到底是什麼時,閒聊聊起,我個人口頭語是,太極拳容易英文難,我學十多年英文,到今讀與寫的發音還經常給孩子們取笑,在他們專業知識和卓越的智慧,太極拳應該很容易,我還說,我五十年來想戴一頂方帽,想瘋了都想不到,結果,想不到他們異口同聲說,英文博士是很容易,太極拳太難了。在這難易辯論之間,我們總算尋出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太極拳難,難在哪裡?(一)世上學任何學問、技術,都有書籍和前人留下經驗作參考。(二)學書法,這個月寫的也可以和下一個月對照,看看自己有否進步?敗筆在哪裡?(三)就是最新科技,有模型可以試驗,有顯微鏡可探索。
唯獨先師晚年所授以道家反為道動,弱為道用,先無為,後求無所不為的太極拳功夫勁法應用沒有。因為內功心法,勁法應用是無聲色味觸,而連意識也是從相反的源頭開始,所以往往學了幾年,練了幾年,不知自己練對沒有?更不知道自己到底進步沒有?這種自己無法捉摸的太極拳功夫,自然是難,自然如韓文所評說:「絕少的人因閱讀道幾而有超強功夫。」在這裡我首先誠懇地希望不要怨我,更不能怨先師,因為五千年來有關太極拳教學就是沒有系統,沒有方法,相反地我們更應該謝謝先師他老人家晚年,能夠將這種見不到,摸不到,聞不到,聽不到,前人沒有,而太極拳獨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武林絕學留給我們。旁人不知,世人不知,我們能比旁人、世人早知一點時間,在芸芸眾生中,我們是多麼幸運,多麼慶幸。
(一) 如閱讀書本或看錄影帶可以練到超強太極拳功夫,那等於學校不需老師,大學不需教授一樣,可能嗎?(二)學功夫,成功致富除主觀條件外客觀因素亦很多,我見過好些位同學,他天賦、努力、各種環境條件都不錯,可是他們練了一段時間後會突然對我說: 「對不起!以後我不能再來了!因為我的另一半問我:要太極拳還是要她。」就是一個例子。 (三) 古人說練功夫要有財、侶、法、地,看看自己經濟條件,有否好伴侶同學,老師的教法,自己的練法對不對,再看看地方好不好,環境對不對,先師也認為要學好太極拳要有天賦、毅力、師承。
除了上述三項外,對太極拳的拳理:如以力小勝力大,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不動手可以打人,不動手可以防身應用… 自己內心深處真正認同沒有?有否相信不疑?自然最重要的還是後面兩項。(一) 學太極拳,在心態上自己將他放在第幾順位?我個人從叩頭拜師開始,我始終將他放在第一順位,是為自己生死攸關的大事,看作比自己職業事業更重要,因為我認為我練好太極拳非但在戰場上可以保命,亦可教我袍澤救他們生命,甚至影響我們特種任務之完成,所以我會放棄我任職政府交通機關的一等站站長職務,而不怕別人譏笑,全心投入太極拳。(二)先師晚年所受太極拳,牽連詩書畫醫經史,蘊涵儒釋道三教精華,是內在的心性和真炁的修練,是「無意識,聲色觸味」中求提升,所以有時多練反變為傻練,過分小心反而變成怕錯,加上自己後天的知識模糊了太極拳先天的意識拳理,而淪為自己執著的敗筆,不認錯,不改錯,怕犯錯,反將退步變作進步來幻想,自己安慰自己。
寫到這裡,話該正題了。 (一) 練拳架時,手有沒有真正鬆,只要練習時請同門好友在自己不注意時,偷偷地試試,請他用手壓壓自己的手,看看有否輕輕地隨他壓力鬆垂落下。(二)有否雙重?虛實不分?請同門好友用腳輕輕地勾勾自己的虛腳就知道。 (三)肘在整隻手臂是中節,如置身前,看看小臂和上臂的空間是否一樣對稱,手如在身側左右,看看左右上下的空間,雙手有否平衡對稱。(四)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所不靜的原則下,看看腳尖著地時,手是否同時停止動。(五)從身側看,實腳腳心湧泉有否對正頭頂百會穴,若已對正,再看看實腳膝蓋部分有否困住僵死?虛腳大腿前緣肌肉鬆否?有否拙勁?(六)問問自己當自己練拳時、推手時,自己的動是否由腳先動手後動的先天逆向的動?來是手先動腳後動的後天習慣的動?自然太極拳是先天拳,後天的手先動是不對的。(七)練拳架推手應用時,當身體移動變換方向,自己四肢動作,尤其是肘和膝,有沒有伸展和凹縮,如果這些動作是勁起腳心湧泉,是旋轉式的吞吐,是對,反之,如是垂直的伸縮,就是違反拳理,是錯,是斷勁。(八)學過內功心法,更要問自己有沒有養成以心行氣(炁),以氣(炁)運身的習慣,簡單地說,練拳架推手應用,是肢體先動帶動內炁,還是內炁先動,是運炁而後動。
… 這些都是太極拳最基本的要求,都可以借鏡子檢查自己,或請同門好友指點自己,如果這些都已練成習慣,在太極拳應用上,自己只要細心一些,和同門好友對太極拳拳理有共同認同者,互相餵招練習,只要合理如法,加上虛心努力,練成超強功夫作者不敢說,一般應用是絕對可以練到。相對的這些最基本要求如果一項都沒有養成,自己又不肯虛心,又沒有半個同門好友結伴指點,我相信這本太極拳道幾你倒背如流,也是一個惘然的書呆子,我相信凡是道幾的喜愛者,都不是。
太極拳道幾已第十一版,十年的歲月已在湧泉的輕轉中悄悄飛馳而去,在有限生命中,祝大家天增歲月人增壽,化有限為無限人人健康快樂永遠永遠。
乙亥仲春國忠重序於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