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筋膜運動

田心怡 / 2022.06

某次年假,有空閒時間就做汪老師說的「全身筋膜運動」,像在陸地上游泳的動作,往前游、往後游。慢慢地察覺到小手臂有一種流動感,之後是腳底的變化,再發現小腿肚等。因為動作隨意又簡單,沒有刻意做甚麼、也不須用力,只是放鬆隨意的動一動,然後發現身體裡面的變化。這隨意的動作讓我認識到,除了關節與肌肉作用之外,身體裡還有其它的成員。我把它當作是汪老師說「全身筋膜運動」的筋膜,是返回先天的運動模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體會,整理出以下心得:

1.     將手指或手掌當帶頭的領軍,雙手動的速度就跟老師做的一樣,就算沒有搭配呼吸,好像也可以,模仿老師手往下放時也是慢慢的,不要放任重力的墜落,因為這樣只有肩膀關節動。

2.     若只有關節動,就沒有筋膜的存在感。所以儘量讓肩膀是被動的,膝蓋也不主動撐或蹲。

3.     儘量放鬆不用力,例如用力挺胸、用力含胸、肚子用力或踮腳尖、或是刻意不讓身體動⋯⋯這都沒有筋膜的流動感,只是放鬆,因雙手的大動作,身體會跟著一起動起來。

4.     避免腳底的壓迫感,因為雙手大動作不斷的動,腳底也會有相對應的游動。

5.     若有筋膜流動感後,關節(或肢體)再跟上筋膜一起動的話,全身延展的程度是加乘的(肢體加筋膜),汪老師都會做到極限,甚至帶起腳跟,這應該就延伸到「勢」,這才是全身一起動,而且是均勻同動。

6.     較大的動作比較好體會,而拳架動作多,想要有筋膜流動感真的好難。

    延伸到拳架,比較容易察覺用力或卡卡不順的地方,也儘量不讓身體重量壓死腳底,但有感覺筋膜動的地方卻很局部,通常只有小手臂而已。在山莊經過老師與師叔多次指導後,才了解到原來我關節動的問題不少。不斷反省後,自覺還不夠鬆,應該要知道自己哪裡沒有動,除了手有流動感,也要有腳的流動感,手與腳皆有感,能一起動時,中間的身軀應該也能動起來。希望能趨近目標讓全身的筋膜都動起來。透過這個運動練習,體會全身筋膜動的感覺,套用於不同動作時,再試圖找一樣的感覺,以提升自己身體的敏感度,也能有目的地改變自己的拳架。

總結:全身筋膜運動模式,就是師爺說的蠕動,汪老師說的流動,拳經說的以炁運身,就是「炁遍周身」與「滿弦的弓」之做法。

    怎麼做到氣遍周身呢?如何讓筋膜動起來呢?大腦可以控制肢體的動作,但無法控制筋膜。對筋膜有些許認識後,才能懂一點老師上課的內容,所以要認真上課,不斷地修改觀念,不斷地吸收太極拳的真理!我透過這個陸地游泳的動作體會到筋膜的流動感,雖然做得不完美,但這是我練習的目標和根據。未來希望慢慢地能跟自己的葫蘆柄們說拜拜,光這點就值得多下功夫了!

刊登於 2022 年《原幾》雜誌第六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