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Flow

鄭旭宏 / 2022.06

去年4月6日,跟華岡國術社太極組的同學約好,趁著社課時(註1),順便有社團的文件要簽名。上山之後,卻看到華岡小鎮的街頭冷冷清清,到了社團活動的場地,空無一人,連跟我聯絡的同學也不見人影。原來大學還在放春假。那怎麼跟我約這時間呢?

打電話問,小朋友在電話那頭也慌了,道歉了又道歉,我忍著偷笑嚇唬他們:「這樣子不行啊。」

學生時代,我在華岡國術社當副社長時,也被社員晃點過,大家說好早上六點半要在校園裡「早安太極」,萬人響應,屆時卻只有我一人到場。現在當教練還被放鴿子,倒是新鮮。

既來之則安之,難得獨享整個大仁館,在二樓一個人練拳練劍。心靜下來,感覺到旁邊,似乎有不少看不見的觀眾。(註2)

1989年,少年的我初加入太極組時,活動場地也是在大仁館,當時一群大學生練拳到深夜11點後是常有的事,言笑晏晏,捉對兒練推手發勁。榮民伯伯踱步來關燈關門,看了我們一眼,微笑一下又踱回去,等我們走了再來鎖門。這麼多年了,榮民伯伯應該也不在了吧。或是,那天也在旁邊微笑看著我練拳呢?

「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這看起來很像拳論的文字,其實是《易經繫辭傳》下篇的其中一段。

人生就是不停變動的過程,在某段人生中,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事、物,待時過境遷,就算回到原處,卻再也不得見了。

         人生就是這麼無情。

一段拳架,就像一段人生。人生非變不可,不能停下來。拳也是一樣。學拳時固然是一式一式學,一動一動學;拳藝成熟之後,拳架必須要順勢流動起來,一動過去,不能眷戀,往下一動繼續變動下去。

《易經繫辭傳》上篇有云:「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鄭曼青師爺說拳架,不過「動盪、盪動」而已,就是這麼一回事。

上手對練時,四方上下,古往今來,似乎全部都消失了,時空只剩下此時此地,就從接觸這一點流動下去,「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不要執著。至於會流動到哪裡,你是站著的那個,還是躺著的那個,只能問平時累積的功夫了。

當時在大仁館二樓,自己若有所悟。結合聽汪師兄在神龍山莊講課時自己點點滴滴的心得,想要寫個標題「流動」,是不是很怪?換成“flow”,感覺就好多了。

這張照片是當天拍的,放在這裡做個紀念。平時那邊停滿了機車,牆面下半滿滿都是把手、後視鏡。那天空蕩蕩的,才拍到完整的植物與牆面。雖然感覺有點淒清,但總是要人都走光了,才看得到植物的生命力。

註1:社團活動的時間,又稱為社課時間。

註2:每間大學都有一些自己的鬼故事,文大的鬼故事最密集的地方,就在大仁館,也就是華岡國術社太極組社課的地方。

刊登於 2022 年《原幾》雜誌第六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