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楦燕 / 2022.06
鄭曼青太師爺在《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後記》有一言:「太極拳以柔靜輕妙為主」,而在《曼髯三論》則定論:「太極拳體用相兼,有斯體必有斯用。」如此看來,如何將柔靜輕妙的太極拳練就成能用的太極拳,是我等習拳者該探索的方向。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人腦臨界閃爍頻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簡稱CFF)的節目。科學家用實驗驗證人腦對主觀時間的感覺。他們發現,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時,主觀時間就會變慢,這就是外力扭曲時間的原理。也就是說,只要控制你的注意力,就能扭曲你對時間的感知。大體而言,人腦的CFF是60赫兹(60Hz),CFF值越高,處理圖像的速度越快,大腦對時間的感知就會變得越慢。舉個例子,普通人看電視電腦等的頻率是60赫兹,電競選手看的是144赫兹,60赫兹遠遠跟不上他們的意識,因此也可以說,兩者相較之下,超級電競選手是一群擁有「子彈時間」的高手。
球突然變慢了!
在棒球界,很多頂尖職業球手在擊球的那一瞬間都會感覺到,球在接近他們時突然變慢了。相信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擊球的一瞬間調高了自己的CFF值,讓時間變慢的結果;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無旁騖,感覺球似定格在空中等待自己擊打。
邁克‧哈爾(Mike Hall)是愛丁堡大學的棒球教練,同時他也參與了許多時間感知相關的實驗和研究。他認為,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人可以讓球變慢以外,其實,普通人也有這種超能力,只不過我們不會激活而已。他訓練棒球運動員時,會用一套輔助方法來幫助他們激活這種超能力,這個方法我們都非常熟悉,就是中國的太極拳。哈爾把這種太極拳訓練方法叫做「慢快跑」(go faster by going slower)。他認為太極拳的慢感覺,讓人腦進入到了一種「域」(the Zone),這種域,可以激發大腦扭曲時間讓球變慢的能力。
想想看,這可有跟太極拳理「以靜制動,以慢制快」沾上邊?人腦扭曲時間的效應,子彈時間,太極拳⋯⋯是不是太玄幻了!?(駭笑)
有幸拜讀鄭太師爺與白人軍官比拳之二三軼事,在不同場合個別與美英兩國軍官比武切磋之事;彼等少壯軍人,實戰力雄厚,身材魁偉、孔武有力,而太師爺個頭矮小,在傳統武術對決陣面上來看,無疑已被先聲奪人。然,在彼等快狠準的攻勢下,太師爺皆能好整以暇,從容以對,每一出手對方必應聲跌出。其中有段精彩寫道:「忽一人體重二百三十餘磅,於尋丈外舞拳跳躍,向頭部擊來,曼青摺肘接之,應手跌出逾二丈,撞壁而倒,聲震屋瓦;又奔躍來,曼青舉手送之,復跌出,其人搖頭呼負負!」
不妨作個大膽假設,當太師爺摺肘接之發之之際,是否進入到了「傳說中」之「火中取冰」境界?甚麼是「火中取冰」?摘自神龍臉書文章兩段饒有意境的描述:「顯然他在接觸剎那之間,他整個世界是停頓的,而且是致虛極、守靜篤,無思無為,寂然不動的⋯⋯在他的想像思維裡,在他的場景裡面,剎那之間應該是像冰庫那樣子⋯⋯」鄭太師爺是否在接觸前的一剎那也瞬間提高了他的CFF值?「柔靜輕妙」中之「靜」是否劍指此意境?而九轉玄功第二關之「神凝一處」是否為一個絕佳修煉切入點?訓練注意力高度集中,感覺對手似慢了半拍,像電影慢鏡頭般半定格在眼前等待咱們拂而揮之呢?不妨小心求證之⋯⋯
專注,所以緩慢、輕柔,四周像「暫停頓」般寂靜了下來。心靜方能體鬆,炁定方得神閒,靜,由內至外、從裏及表。就太極拳而言,雖則「動靜相間,陰陽相濟,虛實相生」,但「靜中觸動」點明了太極之動(從靜到動)乃被觸動,非己自動;而「動猶靜」則顯示「靜」這一虛柔面是習拳者須觀照之重。靜的屬性大致上可以從兩個層面探索:
(1)內部精神上,如前所述「人腦進入到了一種「域」,致虛極、守靜篤,無思無為,寂然不動。
(2)外部感官上,如前所述「神凝一處,好整以暇,從容以對」等等。 相信太極之「道」存在於一般認知或科學理性無法接觸的領域之中,或許,從探索靜的本質中得以逐步開悟,看到「道」的本體,「進道」與其精神交界、靠近。
刊登於 2022 年《原幾》雜誌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