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鳴 / 2022.06
魚兔若還入手,自然忘卻筌蹄
回顧本人數十年習武生涯,從周遊列國,摸石過河,直到加入神龍隨吳老師研習道家太極拳為止,在風雨飄搖中一路走來,很多時候都徘徊在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十字路口。慶幸在最後十幾年,好像看見了曙光,欣然覺得有些眉目了,於是就大膽地發表了若干學拳心得和體會。字裡行間,似乎煞有其事地覺得自己確實有些收穫了。這股動力和傻勁,主要是獲得部分師兄師姐們的勉勵,包括國內外的同學及同好,在透過交流與言談的過程中,使我發現他們對我的這點心得和體悟有所肯定與認同,無形中增強了我的自信心。因此往後無論是在自我提升或日常教學方面,或多或少都能夠讓我在迷失的十字路口找到突破口,藉此實現「迷時師渡,悟時自渡」的心願。
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遺棄
遙想若干年前,曾經有幾位師兄問我如何掌握勁法?當時我對突如其來的這句話,感到有點不知所措。坦白地說,我也想不起當時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可是如果是現在的話,我會不假思索地借用當年某師兄回應老師的那席話,以另一種回應方式告訴他們:其實掌握勁法並不太難,只要我們從一開始就虛心地接受師兄師姐們善意的指點,並且認真地修正及改錯。試想,一位師兄改我們一個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錯處,另一位師姐點醒我們一個無關痛癢的瑕疵,以此類推,幾年下來,這些在基本動作和拳架所顯現的諸多錯處和瑕疵,若被徹底根除了,那還得了?鑑於我們已經成功擺脫後天不符合本門太極拳思路與習慣的動作,成功通過了第一輪脫胎換骨的洗禮。
未悟須憑言說,悟來言語成非
當年我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參加神龍太極拳培訓班的時候,由於場地寬敞,學員人數眾多,主辦單位將學員分成好幾班,同時動用了不少教練,無形中增添了大會堂濃厚的學習氛圍。記得某一天晚上下課後,有位值勤教練在離開之前走過來提醒我說:他發現我在練左掤第二動時,右上手和肘部是在向右邊擺動。以我當時對太極拳認知的程度,知道「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的拳理。可是經他這麼提醒,堪稱當頭棒喝,我當下即刻從善如流,立馬就聽進去了。時至今日,我對他善意的點醒仍然銘感於心。遺憾的是,這位教練後來不知何故,最終選擇淡出神龍。坦誠地說,他是第一位使我把話當聖旨的啟蒙教練,而當時的場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眼前。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進門不久後的每個星期日早上,我們照常在神龍會所練拳。記得有一天,我們新學員在主場教練指導之下,開始練習基本動作中的鳥申。過後,當我正在私下重複練習鳥申時,突然有位師兄悄悄走過來,不動聲色地用腳將我盪回的足踝狠狠地踢了一下。這位神情有點冷漠的師兄,外表看起來雖然不甚友善,但是經他如此善意的這一踢,即刻提醒我在腳踝盪回來之際,務必放鬆而不是緊扣。我當下真的很感謝他踢過來的那一腳,它確實使我印象深刻,往後牢牢記得,不再重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千萬要時刻反省,切勿恃才傲物,自視過高。卸下沈重的包袱,把臉皮撕掉,以貫徹學無前後,達者為師的學習目標。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清楚記得進門初期的某一天,當我們在會所練習降魔降心的時候,一位主持教務的資深師兄當場「以身試法」,模擬我的腿部出現的錯處,特別是小腿內側有明顯向內合攏之勢,他還說,如此「症狀」將會導致大腿僵硬。這項對症下藥的更正,真可謂醍醐灌頂,做對了,周身不期然而然地鬆至湧泉,也省下了不少迂迴曲折的冤枉路。難怪師爺曾經說過,大意是:我的一句話代表我五十年的經驗;聽我一句話,讓你少走五十年的冤枉路。除此以外,吳老師在若干年後曾經於補拍單鞭下式的影片中,特地糾正了我在彎身下去時右大腿的內臁,避免它受膝蓋牽制而偏向內側,導致右大腿僵硬。吳老師畫龍點睛之舉,與之前那位師兄的提醒,重點不謀而合,異曲同工。
鐘不敲不鳴,路不剷不平
當年吉隆坡會所有位公認的大師兄,他有個無傷大雅的陋習,就是喜歡罵人,早期不少師兄都給他罵過。可是巧遇他心情好的時候,偶爾也會在集體培訓時走過來改一改新學員的錯處。不知道為什麼,我給他罵的次數比較多,雖然他金口難得一開,可是有時也會在近距離給我耳提面授。記得有一次我們正在練倒攆猴,他突然走過來輕聲提醒我身體向後時,不要讓前手跟著抽回來,要讓前手好像停留在原位,有跟著後退之勢而無後退之意。當時進門不久的我,覺得這也是太極不動手的詮釋方式,在這位大師兄的面授下,我感到挺有意思。可惜這位大師兄已在二十多年前往生了。最後一次和他道別,恰是我載他赴吉隆坡市區,目送他的背影走進富都車站的那一瞬間。
不宜守株待兔,切忌拔苗助長
假如今天有人再問我如何掌握勁法?我認為最好的答案是在臺灣苗栗的神龍太極山莊。至於我的答案是重新出發,以「返」其道而行的方式,再度叩關,嘗試通過頭三個月的功夫,修正可能誘導你進入誤區而偏離本門思路的頑冥陋習,不讓它們殘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一旦確定自己能夠完成上述第一輪脫胎換骨的洗禮之後,再來深入研究其他高層次的功法、心法或劍法,我想這樣或許能讓你豁然開朗,事半功倍。我們都是遵循老師教誨和思路的莘莘學子,這麼多年來,我身在馬來西亞,雖然早年有機緣隨師遨遊神州大地,但鮮少有機會守護在老師身邊受教。因此,我能知道的和落實的,也就只有區區這些。希望師兄師姐不吝賜教與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