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的改變

田心怡 2021/05

入門已滿三年,現在還是初學者,但有些微改變了。

改變的是對太極拳的認識,原來太極拳這麼不容易學啊。越認真學,就覺得太極拳真的好難,不是想學就能得到功夫,不是背書考試,不知道何時才能得到精髓?還需要幾個三年才能進步?入門初期聽不懂也無所謂,到現在好像可以聽懂一點點老師想傳達的東西,於是每週都會期待汪老師的臉書文章、山莊上課的內容、還有充滿咖啡香的晚課,也常常聽到師爺以前教學方式,都覺得有趣。

改變的是想將學習太極的觀念融入生活,走路要輕、呼吸要輕、甚至是在面對生活也是要輕輕的。過程中不斷的試著體察修正自己,更是一大改變。近期在金樑換柱體驗到旋的感覺,想融入平常走路中,但持續三四天,前胯就會微微的疼痛,試了幾次都一樣,原來不是走得順就好啊……到山莊請教老師、師叔後,發現出腳方式錯誤,刻意地想著旋,造成出腳是刻意向外旋轉抬出,而不是輕輕的盪出去。不斷嘗試後,感覺盪出去的腳往內合的同時,前胯也是向內,就沒有疼痛感了,應該是比較對了吧!現在想試著加入不受、全身一起動的概念,希望走路可以走更久、更輕鬆。

體鬆,體不受

汪老師很常提到移位方式,第一次聽是剛入門、在曼青堂上課的時候,當時教左掤與右掤,當下完全不懂哪裡有差?這樣改的目的為何?跟著做也做不來。後來還試著模仿,動作外形看起來有點像,但其實自己知道這是硬頂、用力撐起來的,當然現在還是沒啥長進。近來汪老師說「不受」,為了做動作,要想辦法讓身體不承受壓力,我又試圖改變,發現好像是有辦法讓雙腳比較不受力,可以躲掉即將要承受的壓力一樣,這與旋的感覺相似。這才想通,這個旋應該是為了不受而產生的,跳脫了原本認為的鬆或不用力;更進一步又發現拳架動作有些不一樣,大腿不會卡卡用力,膝蓋內扣問題好像有所改善。現在還須多練習與體會,希望未來可以克服困難的單鞭下勢!

後來再看到以下內容,頗有感覺:
1.《道幾》第39頁:體鬆,是體不受,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2.《原幾》第四期汪老師提及:練太極拳最常造成膝蓋的傷害。有許多人從熱愛到退出,往往出於此。而造成膝傷的主因是對拳理的錯解,加上求進步心切,練得既多又勤,從初期不舒服,累積到小傷以至於大傷,不得不暫停。練習太極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始終不得其解。

對鬆的定義,總以為軟弱無力的鬆就是鬆。記得有次老師幫我調整降魔降心,要我大腿再鬆一點,當下只是讓肌肉放掉不要用力,現在回想這個局部的放掉也有點旋的味道。如汪老師說的,把不受概念套用在降魔降心的動作上,從一開始的前後晃就要讓雙腳不受力,為了手腕向內彎無拙力、感受全身皮膚表層的變化,原來鬆是有方法的鬆。降魔降心應該可以學習知道哪裡緊繃、怎麼放鬆,以達到全身不受、不緊繃、舒服的狀態。

全身的流動感

最初的不受概念是在腳上下功夫,但感覺跟手都沒對應,尤其是被指導無數次的摟膝拗步,在後方要往前劃半圓的手怎麼做都不對,左手比右手卡,感覺相當氣餒……經汪老師指點可以將全身筋膜延展的運動套用在這裡,結果明顯改進了,才知道原來是手掌與手腕無意識的用力要往前撈而變形,這真不容易自我察覺啊!慢慢發展到要試著讓全身一起動、感受那個流動感,如果有抓到這流動感,摟膝拗步好像可以儘量趨近老師說的要維護虛的那一面、兩手指尖出去的線是互相牽連的,這應該就是全身一起動的意思,當然下面的那隻手就不會是廢手了,而且感覺像是在很大顆球裡面做左右摟膝拗步,身形圓滿的意境,真是特別。剛入門時聽到兩手兩腳是互相牽連之類的話,覺得很神秘、很空靈,現在終於懂了!汪老師說眼神佔了70%,而剩下的30%是什麼呢?我覺得在山莊跟大家一起練拳的環境也很重要,因為在家自己練沒有老師在耳邊不斷的提醒,容易意念太重,很難有新體會。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以上是初學者現階段說出來的體會,做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因為腦袋總是會想控制、想追求有體會過的感覺,導致一點也不鬆、不自然,例如走路半小時,腦袋不斷地想這樣那樣,腦袋動了半小時也蠻累的,而且又胯痛腳底痛。有時候上課練習有新體會,但回家練習卻無法有一樣的感覺。都是意念太重了,這絕對不是太極拳。太極拳是練回到先天,不受腦袋控制的動作才是太極拳。

看到不少文章提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認知到除了學習太極拳拳理,同時也要修道、修心,試著不要想、減少欲望和執著,才能學到更多,這不就是「心齋坐忘」無我的境界!想必這是一生的課題了!

汪老師說不會要求寫作者修改投稿的內容,因為寫出來的內容是符合現階段的程度,我就肆無忌憚大膽的寫出此文,當作個人紀錄與太極拳相遇的過程,相信太極拳一定不僅如此而已。初學者的我有太多做不到或不懂的,唯有認真上課,不斷的練習,像這樣慢慢改變下去,學太極拳也就如此吧!

刊登於 2021 年《原幾》雜誌第五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