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薇 2021/05
這一年的中秋節,對我們康樂外場神龍太極班學員來說,是一個極為難忘的夜晚。
當天晚上,大夥兒暫停了例常的練習,帶著喜悅的心情,準備迎接華人一年一度傳統節日──中秋節。天色將晚未晚之際,學員陸續前來,他們都不是空手前來,而是帶著預先承諾報效的食物和飲料。寬闊的籃球場上,明亮亮的燈光,臨時拼合的長桌上,擺滿了各色各樣的應節食品。今晚,大家的心情格外的興奮和緊張,因為我們有位遠道而來的神秘嘉賓,將出席我們這個中秋盛會,他就是鄭子太極拳的第二代傳人──吳國忠老師。
晚會剛剛開始,忽然聽到有人揚聲喊了起來:來了,來了,吳老師來了!
聲到人到。只見吳老師和吳師母滿臉笑容地走進籃球場,黃世本教練趕緊迎了上去,吳老師拱著手,向大家問好。
突然,我有一種恍如昨日之感,然而,這已經是與老師暌違了漫長的十八年。
只見多年沒見的吳老師,不但紅光滿面,步履矯健,一個年近七十的人,一點都不顯老態,心裡暗自稱奇,心想這該歸功於「鄭子太極拳」的功效吧?見到吳老師,心裡不禁萌生一種「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愧疚感。
遙想十八年前,我曾經是吳老師在中華大會堂的第一屆學生,雖然「畢業」,但說句真心話,那只不過是學到一點點皮毛而已,雖然至今還保留著那張「文憑」,可是,從不敢示人,因為自知之明。當時之所以半途而廢,是基於多種因素而棄學。現在之所以「歸隊」,不得不提及三年前一件往事。
2000年,在一次前往澳洲布里斯本探望妹妹一家時,有天前往參觀樹熊,腰椎下半部突然感覺疼痛不已,妹妹看到我少有的痛苦樣子,建議提前結束參觀。第三天打道回國後,急忙到醫院掛號看專科醫生。經過對方仔細檢查、詢問,X光掃描後,這位原印裔骨科醫生笑著對我說:「我發現你的脊椎第四、第五節有骨刺增生的跡象。這是導致你行動產生疼痛的原因。」
「這樣是不是須要動手術?」我急忙地問。
「照我看還沒嚴重到馬上要動手術的程度。我倒是有個建議,不如你去學學打太極拳,再加上游泳,看看有沒有改善?如果真的無效,你再來看我。」
聽從這位骨科醫生的建議,剛好看到黃世本教練要在康樂開辦太極班的消息,於是趕緊報名,同時每星期三次前往朋友住的高級公寓游泳池游泳。雙管齊下,說也奇怪,不到三個月,疼痛竟然消失了,恢復了我飛快走路的習慣,欣喜自不在話下。
當天晚上,我將這個經歷告訴吳老師,並坦言自己之所以回來練拳的原因。老師一聽,似乎不感出奇,反而一疊聲地鼓勵說:「你什麼時候回來練都不遲!我們這套拳嘛,一年、十年、二十年,一輩子都是這麼練的,差別就在於你到底有沒有精進?錯處有沒有改正?老實告訴你,我身上有十八處骨刺,一般人早就須要戴上腰封、頸箍了,就因為我練了太極拳而相安無事。所以,你現在繼續練一點也不遲,重要的就是要勤練。」
吳老師說得有理,何獨練拳這碼事,幹哪一行不也同一個心態?不怕慢,只怕站。有心不怕遲,遲到好過沒到,只要認定方向,堅持不懈,必有所成,不關乎年齡,有時須要給自己一點點壓力,才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
有位作家說得好:年歲越大的人,越能從某些苦痛的事件中學到什麼東西該放手?什麼東西該堅持,這不關學歷,而是人生的智慧。
後記
本篇是2003年舊文,謹以此文表達對吳老師的感念!
刊登於 2021 年《原幾》雜誌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