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系列之三:道家點滴

曾振家 2020.4/

當年老師為了避免拳架名稱引起波折,所以更名為「道家傳統太極拳」。老師每每轉述師爺說:本門太極拳是三純──純道家太極拳。鄙人駑鈍,虛耗數載光陰後,近年來才稍微理解師爺和老師所指為何,用意何在。

道家五術,山、醫、命、相、卜,古代許多醫學大家都有另一個共同的身份:道士,如張仲景、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除了精通道醫,對於拳法、丹功,造詣高深莫測。師爺人稱五絕老人,詩書醫畫拳均登峰造極。醫、拳、丹功看似異途,不僅相輔相成,更相得益彰。

中醫講: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細想周遭案例,其事數見不鮮。多數人輕忽身體變化初期所發出的各種微小徵兆,等到狀況難以收拾,無法躲避,才被迫面對。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魏文王曾問扁鵲: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說長兄醫術最高明,但是名氣最低,因為「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扁鵲形容自己「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

中醫有所謂「四診八綱」,四診即為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扁鵲曾向蔡桓公示警,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而蔡桓公竟然嗤之以鼻,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數次提出忠告,最後,蔡桓公病入骨髓,只能明哲保身,逃避禍端。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才學俱佳。張仲景遇見王粲時,預告二十年後,惡疾發作,性命不保。當下提供藥方,要求王粲服用。王粲全不當一回事,之後兩人再度相遇,張仲景關切的詢問,王粲隨口回答說:已經服藥。張仲景察其顏,觀其色,心中有數。二十年後,王粲果然如張仲景所料。

現今醫藥對病症採圍堵,中醫是疏通氣血的瘀滯。醫術高明的良醫,慧眼識病,防微杜漸。多數人不諳醫理,諱疾忌醫,加上明醫難覓,這才是病症來盛去衰的主因。

道家講長視久生。《尚書》:「一曰壽,百二十歲也。」〈養生論〉:「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黃帝內經》:「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鄭師爺在美國授課時,曾描述左祖師高齡時的相貌。

道家重保身長全,以前老師常勉勵我們:生活太極化,太極生活化。養生之道,丹功之基。道家的身心修為,生活養生化,養生生活化。身安道隆,更是以身表法。

《黃帝內經》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人身難得,明師難遇。道家傳承,口傳心授。往往都是單傳。千山萬水,踏破鐵鞋,也未必能覓得正法。芸芸眾生,我們何其有幸,得此良緣。道家在身心的修為,成就非凡。今日社會紛擾雜沓,無上良方在道家。六摺大帖,三跪九叩。有緣成為道伴。鄙人雖然學無所成,願以有生之年,守護彌足珍 貴的道統。

刊登於 2020 年《原幾》雜誌第四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