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仁 2019.4/
老師總是喜歡說山莊一草一木的安排都有其背後的意義,常要我們想一想為何如此安排?但是他從來不願透露半點玄機,我們好像也沒幾個人能參得透,每每想起來腦細胞都要死掉不少。其中之一就是老師在金盆洗手儀式後於雲房留下的「木炭疊金盆」之謎,特別引起我的興趣,因為我每次雲房上課總會坐在直視它的位子,而它好像總是在問我:你想通了沒?當然我也曾想出一個答案,並且趁機跟老師講我的想法,老師只說了四個字:「對,差不多。」然後沒有再多說什麼。我總覺得這其中一定還有不少差距,總是希望能有新解,可惜直到老師歸道山仍沒有下文。
最近再看鄭曼青師爺進程之階文章時,突然好似經過師爺才跟老師的「頻率」對起來。師爺說「地天為泰,能守方可言攻」。老師在談秉承易經之理文中提到師爺太極拳心得第五階段精要的心法為「地天泰、天地否」。霎時好像師爺跟老師在跟我說:傻孩子,這木炭跟金盆不是一黑一黃嗎?啊!原來從顏色的「體」來看是天玄地黃,天地否嗎!擺在桌下的意義是「反」,所以是地天泰。而從用途來看是「生火」跟「盛水」,所以是水火既濟!老師是在指引提醒我們:太極拳之路要朝師爺進程之階這條路走。可能有師兄早就解謎,但是我沒聽說,所以還是大膽跟大家分享。
現在新的問題產生了,師爺的進程之階到底在傳遞什麼「頻率」呢?尤其最後一句「地天為泰,能守方可言攻,現在要求進步,必須從守方面著手,等於水火既濟」。師爺花了五十年的心得,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去研究。我能力不足,在此先野人獻曝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加入探討。《易全》釋泰卦:「泰,陰陽交通也」。「乾坤交、泰、而氣通」。師爺先前講的鬆、去淨內阻,可以說類似把體從絕緣體(否)練到半導體(鬆)再練到金屬(去淨內阻)般的進程之階,然後才能進入(吞天之氣、接地之力、壽人以柔)紫霞蓬萊仙境,最後才是超導體般的(地天泰)大通大順持盈保泰天人合一的閬苑勝境。換一個說法,就是先氣遍周身,然後是煉炁入骨,最後是炁在骨中行的不同境界。
這該如何做呢?《揭祕》書中在觀心洞提到要用「別塵後的心去觀,才能自修自改成炁遍周身大通大順之境」,應是很好的心法。這是一個無止境的滾雪球般的修煉過程,所以師爺、老師才能隨著年齡增長還不斷進步。但是這個「泰」的狀態不小心就會變成「否」,要如何才能蘊住泰這個「小往大來」的狀態呢?這幾乎跟老師說「蘊住太極」是同一個問題。答案在泰卦九三爻辭「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易全》釋曰「艱貞守正、始可保泰」,「戒以守正、虞其變也」。另外在毓老師說易經一書釋泰卦九三爻中亦提到 「守中是保泰的方法。保泰不易,無論在富貴或在夷狄,皆必于中。在分際時,必要執中」。聖人們不是早就把心法告訴我們了?只是我們總是懷疑而另尋捷徑,反而離歸元之路越來越遠!
水火既濟是水火相交,相與用。《揭祕》提及三清觀降龍伏虎洞修真是求「行炁順暢、二炁迴旋,時時互補、各不相爭」。能如此自能達陰陽相濟之效,而如《揭祕》書中所說新的陰柔炁就能用於守攻。
進程之階的體用,可說就是泰跟水火既濟,也就是三清觀的八洞心法。老師常說易經是太極拳的源頭,泰跟水火既濟的精神在三清觀真是表露無遺,這是否也是老師的「原來如此」之一呢?
刊登於 2019 年《原幾》雜誌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