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拳十年小回顧

湯福生 2018.6 /

在我將年屆五十時,考慮到羽毛球運動太過激烈,不太適合繼續從事這項運動,才轉而選擇了柔和又養生的太極拳。經一位舊同事的介紹與神龍太極拳結了緣。原本打算一旦學會拳架,在空閒時就在自己家裡走走拳架,覺得既瀟灑又可達到運動效果。可是後來我改變了原本的計畫。

記得是練完太極運動十三式後、拳架上半段前,突然有一天發現我的下腰部位漸漸不那麼痠軟了,這讓我感到很驚訝,我既沒打針吃藥也沒有尋求民俗推拿的治療,腰痠竟然不藥而癒,而這就是練習太極拳得來的好處。就在差不多拳架要練完時,聽說入門後所教的內功更是了得,加上親身體會到太極拳神奇的療效,改善了困擾我很久的腰部痠疼問題,所以二話不說就報名參加神龍太極拳的入門。

原本以為入門後的功夫,好歹也得有個重量級一點的訓練,可是卻發覺只不過是重新再仔細的把拳架修正一遍而已,讓我在心裡面嘀咕了好一陣子。這期間先師和台灣的教練每年總來幾趟給我們補強基本功,尤其是炁功。先師特別喜愛沙巴神山。說真的,幾次隨師到神山集訓都特別享受。

巍巍神山,雲霧裊繞;
千丈瀑布從天直瀉,四周盡是鳥語花香。
靈台一片清明,天大地大吾亦大;
置身此浩然正氣,不甘空手而歸,且盜之以橐籥,舒展以太極。
二炁回旋,五形生剋,八卦相盪;練畢仍回味無窮。
抬頭凝眺,古木參天,簇簇幽蘭,隱隱聞得一抹淡淡清香。
山我兩相忘。

那炁功原本就很玄,再加上先師的溫州鄉音,很多時候我如身處雲霧裡,極為需要請教資深的師兄們指點確認。我自知進步得很慢,究其原因是自己練習時間不多,所以常常用欲速則不達的藉口來慰藉自己。我僅守著一條信念:先師傳授的這門功夫是真的好東西,無論練不練得到,我寧願慢一點,求仔細一點,只求不走冤枉路。

初入門的時候,我常以用力的方式來練拳架,一趟拳架下來就令我出了一身的汗,當時還覺得這太極拳果然名不虛傳,那麼柔和的運動也能擠出一身大汗。已故黃教練說要鬆,胯要鬆,夾脊要鬆,肩要鬆,全身都要鬆,練太極拳出大汗只能說明用力是錯的,說起來容易,但身體要鬆下來可掙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學會用點意念慢慢地把一個個的身體部位鬆開,雖然還是用了力,但是比起以前,可以比較鬆的狀態走一趟拳,流的汗相對的也少很多。

炁功練了一段時間,也不知道丹田有沒有炁,教練在帶練拳架,熊經,鳥申和一連串的功法時卻有新的要求:要用炁來練,就是每個動作都要配合一點點的炁功帶動。這很要命,剛開始根本就動不了,看到周圍的師兄師姐動起來而自己動不了,逼不得已也只好裝著有炁似的動了起來。過後甚至懷疑自己的炁功是不是練錯了?又或者其中有些師兄師姐也和我一樣是裝的?不管那麼多了,反正老師或教練怎麼教就怎麼練,那炁說也奇怪的竟一點一滴的累積,漸漸地練一趟拳,盡量用炁不用力,那汗水也漸漸的減少至微微的一層薄汗。

發覺最近的集訓,開始有編入一些太極拳勁法上的探討,我很期待往後的集訓能夠有多一些太極拳勁法應用,以及推手八法的練習。我堅信有斯體必有斯用,唯有通過勁法應用方可逆向考證自己所學是否依理如法,平整均勻,而不落入空談的陷阱。

刊登於 2018 年《原幾》雜誌 02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