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忠老師上課內容,吳鳳生,黃鈺錠記錄整理/
2007 年 5 月 5 日晚上 19:30 時,室外下著傾盆大雨,老師在咖啡坊內主持文課,首先他請 理事長汪群超師兄,將他倆在晚餐中討論的事情與大家分享,汪師兄很客氣的說:同修們進步不快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自已沒有判斷力,不懂得取捨。第二、所有的功法都練,因基礎功不夠紮實,阻礙了進步。接著老師感慨的說:「大家心理很急,覺得進步不快,其實我比你們更急,我今年已 76 歲,不可能 80 歲時還跟各位動手。」在我認為一個簡單的功法示範,你們聽了懂了練了,但是卻達不到我的要求,這使我常作教學的反省,以大家的聰明才智,進步不快的原因,到底在那裏?經過再次思緒整理,我認為不管同修性別男、女或年齡大、小,你跟我學太極拳,首先要知道你學的是什麼?要練什麼?怎麼去應用?當年我跟師爺學拳也是從這裏切入的,在此提供以下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運用。
一、在學什麼方面
- 這裏所學和研究的不是表演或比賽的太極拳,非手法招式,而是一種特別的勁法。因此,凡是過去學過的、相似的東西,我們不學不練,連看都不去看。例如我跟師爺學拳後,再到立法院聚會,僅是壁上觀,絕不與別人推手,就是別人再三請益,我也婉言藉故推辭,另國術會和太極拳界辦的重大比賽,我也從不參與。
- 學習過程中要抓住課程中的重點,我是從師爺易經中的「三易」切入,有關拳架、推手、大履是卦象符號,那是「簡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爻 — 生生不息的循環演變,為「變易」。如何變易和那原始的源頭(如不動手、美人手、下指揮上、裏面指揮外面、虛實分清等),那是「不易」之理。
- 我認為應該以「簡易」為進修之階。傳統太極拳雖然只有三十七式,但變化起來卻是永遠變不完的卦,所以首先應先把拳架推手模式(簡易)學正確,一個動作抓到了,要學到把這一個動作,運用到太極拳所有動作裏頭,這就是「易簡」如落胯、鬆肩 …等,將它落實到越學越簡單,因此你有一手就會有一萬手,然後再去找尋它的根源,才能化繁為簡、返璞歸真,習得太極拳的真貌。
- 大家的問題,多是在「變易」上學很多,在「不易」的取捨上卻又不夠,建議回去看看我寫的書,去想一下,不變的是那些?變的又是那些?變的地方少下功夫,不變的地方則多下功夫。但注意太極拳的不易(變),不是絕對的不易,只是儘量做到不易,偶而在某個地方轉折一下也是可以的。
- 你必須改變過去學習的思維模式,先了解自己需求,設立可行的的長、中、短 期的學習目標,再依據目標訂定一個內容包含-完成目標會有那些成就(在體、用方面)、功架不好的原因在那裏(為何學不到練不到原因)、如何解決這些障礙因素(不鬆或未中定等,以基本八法一年改一法)、完成目標的行動步驟等個人計畫書乙份,先寫下計畫書於紙上,然後按期程,設下時間去管制,最後定期作一追蹤 檢查、導正、評估,迫使自己堅守承諾,去實踐你已將之具體與內在化的目標,這將促使你大幅度的改變。
二.在練什麼方面
- 練習時首先必須自我評估,了解自我的體能、體重、個性、靈活度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功架、功法去練習。如腰不好的人多練倒攆猴、雲手; 腳不好的人多練鳥申、金雞獨立;不夠輕靈的人要多練左家功法等。
- 練習時要懂得取捨,凡是會的、懂的先練,不懂的、不會的後練。
- 練過外家拳的人,在山莊練拳時,凡是過去你所不知道的,你就依理如法去練,我不會害你的,從永和到總統府,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都可以到達,千萬不要懷疑。
- 找出不易(變)的要領,如我道幾 54 頁所提出太極拳週身 36 項動作要領,你曾否逐項來檢討,動作合乎要求嗎?練一段時間後一個動作代表全部,如我們改某一個胯的問題,所有其他拳架胯的部份,你們都要去注意改正它。
- 所有看得到、摸得到的是假象,它只是一個符號,如英文總共有 26 個字母,但英文程度好的人,經過重組可以化生很多的變化。拳也是如此,你要越練越少,如預備式、摟膝拗步、單鞭等,你將它易簡一下,是否定式中能夠全身鬆淨,其根在腳呢?
- 練拳應和書法中「安排橫直猶梁棟」一樣中規中矩,每招每式拆開一筆一劃的去練,久之自然養成不逾矩的習慣,就能奠定良好的基本功。
- 每一個功架要重覆練習一百次(如老師練摟膝拗步一百天,再請師爺改正),練個一百天,體會其中的感覺,再請資深師兄或老師來檢討改正。古人說:「能得者一點就通,未得者棒打不知」,有心人士一個小訣竅的指點,你的拳藝可能就會突破。
三.在用什麼方面
- 學跟練完成百分之五十以後,我們才能談到如何致「用」,而太極拳的「用」要分清楚是表演的,還是比賽的 … 等,我們的「用」是什麼?太極拳的「用」是一種勁法的應用。有關「勁」的說法,師爺說得最好:「力由於骨,勁由於筋」。至於「勁」法要如何才用得出來?除了平日勤練內功外,還必須透過雲房班所傳授的各種勁法,持恒、用心的相互改正練習,直到不用去想,憑直覺你可以自然運用出來。
- 如何將這種勁法,練到比你體型高大,體重又重你三分之一以上的外國人,在你手上,可以輕易一碰就讓他跌出三步以外。這種「以小搏大的勁法」,在稍具學、練、用基礎之後,你還必須在哲學及修養上,尋求更大的突破,才能提昇拳藝的境界。
- 太極拳練拳(形象)是從有練到無,發勁應用是無中生有。我是跟師爺印証後,才知道過去所學的什麼都不是。而這種「無中生有的勁法」,它是無招無式的有,但又不是絕對的有,而是相對的有,這是道家太極拳奧妙所在。
- 太極拳是一種知覺的運動,全憑知覺聽勁,才能控制對方。我們遇敵,美人手的勞宮、指尖一搭上去,因為你鬆又有氣,且身又平整,對方的毛病立即暴露出來,你必須將其弱點擴大利用。所以兩人一碰面機會是均等的,看誰能先抓住對方的缺點,如何在那 0.3 秒間,掌握你可以打他,他打不了你,這就是太極運用之精髓。你們要從不會練到會,這有賴自我激勵及目標設定,才能達到更高層次的成功。
- 武術是賭命行為,戰場無父子,真正動起手來,要把對方視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非把他除掉不可,就是天皇老子在場,也要把他打垮,這種浩然正氣的培育,有待各位在修身養性上多下功夫,方能有成。
- 有些資深同修因個性、習慣、職業、思想等的不同,在致用上產生很多下意識的行為(如個性拘謹,上三關不靈活,宗教信仰不喜與人動手等)造成進步不快,應將此一強取緊張或其他心理的包袱完全丟掉。太極拳不動則已,一動必石破天驚,若不動的話,乾脆認輸算了,這種想法不易克服,然卻是心中的一個難關,知道容易,大家也都懂,要做到必須大澈大悟。
- 太極拳用到極致,總是較敵棋高一著,五行生尅會自然出現,敵人如同老鼠見到貓、蜈蜙見公雞般動彈不得。現在你們只有獨陰、獨陽,還掌握不了生尅之道,千萬別自滿,功夫無息法自修,我們必須不停的去修練,才能使生命更圓滿,拳藝更進步。
今晚所講的,因時間有限,是我跟師爺五年所學和四十年教學的心得,在此貢獻給諸位作為拳藝進步的一個參考。太極拳從學、練到用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大家根據目標,自已做個計畫書。在採取行動前,你一定要建立正確的觀念,如果沒有堅定決心採取實際行動及你個人熱情的參與,就沒有任何一個理論,可以幫助你達成夢想。這好比每個人擁有一塊空白的畫布,要塗上色彩繽粉的顏色或潑灑暗淡無光的色調,完全看你自己能否「信之誠,行之篤」,改變你舊有的思維,認同這個新的想法。因此,拳藝進步快慢的真正關鍵因素,其實還是掌握在各位的心中,期望我們一起努力,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刊登於 2008 年國際神龍日特刊